半岛·体育(综合)官方APP下载·IOS/安卓/手机APP下载

咨询热线:

+86-0222-22366





第六系列

《设计》杂志|詹秦川:为西部而设计以融合促创新

发布时间:2024/04/20    浏览次数:

  《设计》杂志|詹秦川:为西部而设计以融合促创新詹秦川,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工业设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陕西高校哲社重点研究基地--丝路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中心主任、“设计学”省级优势学科负责人、省级设计与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主任。兼任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艺术设计领域专家委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创新设计产业联盟创新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美术类工作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工业设计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等。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指导学生获“挑战杯”国家级金奖1项、“互联网+”大赛银奖2项;在《装饰》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担任中华好设计奖、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泰达杯”全球青年创意设计大赛、丝路国际双年展、首届工业设计大赛等评委。

  新文科,是基于现有传统文科基础,融现代信息技术于文科学术体系,构建综合性的、文理交叉融合的跨学科知识系统。新文科之于设计学的发展变革,既意味着跨界融合、又昭示着边界扩展;既有设计模态的迭代演变,又有设计语境的升级更新;既包含了设计工具的纵深延拓,又孕育着设计方法的横向协同……凡此种种,皆由“新”而生。

  新文科之“新”,不仅是新旧之“新”,更是创新之“新”;不仅是形容词之“新的”,更是动词之“创新”。如此理解半岛综合体育官网,方能把握“新文科”的本质和核心要义。解构新文科之“新”,可从论域建构、价值重塑、范式集成、交叉融合、话语升级五方面阐释:

  ①论域建构:是指新文科论域的内涵外延建构与扩展。“四新”中,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分属工学、医学、农学中的单一学科门类,而新文科则包含文、史、哲,经、管、法,教、艺等8个学科门类,其外延范围大大拓展;②价值重塑:是指新文科对社会价值观的重塑。以彰显理性背后的正当性和正义性,弘扬知性的美德和善意,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思想指引与价值选择;③范式集成:新文科研究范式将不断丰富而集成。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和范式集成,是新文科建设的核心要义;④交叉融合:学科交叉与科际整合,是推动新文科建设的重要手段。“新文科”要突破“小文科”思维,构建“大文科”视野。新文科未来发展呈现的显著特点是:数据密集、跨学科、强合作及问题驱动;⑤话语升级:是指深刻反思本土情境对于学术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构建具有原创性的新理论和新思想,以适应正在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机遇和挑战。

  无疑,设计学科发展也应“以变促新”、“以革求成”。近年来,我院设计学科面向社会需求导向,积极探索并构建新文科语境下的设计学体系:基于学科论域建构及外延拓展,挖掘并重塑设计学价值体系,综合多学科知识及研究范式以促进交叉融合,以提升设计学科话语升级及区域设计学科学术高地:为西部而设计。

  陕西科技大学(原西北轻工业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源于1960年设立的轻工产品造型设计专业。1987年工业设计专业再起步,历经奠基探索期、专业建设期、学科建设期和转型升级期,于2017年申报获批设计学一级博士授权点。目前,我院“设计学”是省级优势学科和陕西省国内一流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动画、服装设计与工程等4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多年来,我院设计学持续加强人才培养端平台建设与资源融合:先后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金课3门、省级金课4门、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10门;建成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设计方法研究》《产品设计原理与方法》等3门在线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承担各类省部级教改项目5项,完成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8项;并在校企协同育人及校地平台共建方面成果显著,全力推进资源协同,以多方融合促创新。

  由此,我院设计学科目标定位:为西部而设计,以融合促创新。汲取丝路源点千年锦绣、根植西部文化沃土、积极融入新文科交叉融合思维,萃取新工科理念之“问学生志趣变方法、问内外资源创条件”,全力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该目标定位以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为导向,纵合政府平台、横联优质企业,积极整合区域社会资源,努力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在双创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建设、教育过程重塑等方面积极转型升级,构建并实践了新文科语境下基于资源重塑、学科融合以及全链协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本-硕-博”设计类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打造西部设计教学、科研及学科高地,最终形成我院设计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长”、“宽”、“高”三维融合的学科建设体系(图1)。

  学科融合方面,设计学科不断整合优质资源,积极探索“设计+技术+管理”理念,构建大学科群建设理念。围绕数字化设计技术、人工智能系统与产品开发、大数据分析与信息可视化化、可穿戴功能产品开发、区域社会创新等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整合创新研究。其中的典型代表包括“社区健康体检机器人研发”(图2)“高铁智能巡检机器人研发(图3)”“鞋服大数据与标准化研究”等产品研发项目,以及中国轻工博物馆、陕西省体育博物馆、甘肃玉门油田地质博物馆、甘肃路易艾黎捐赠文物博物馆、甘肃临泽博物馆等跨学科融合的空间设计、规划及施工等多个项目(图4)。

  另一方面,学院积极融入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主动参与行业技术联盟,以重大需求为导向,加强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和培育,将学术研究与社会需求接轨,努力构建与行业、区域经济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此外,我院设计学积极整合优势设计资源,构建以“文化引领、设计体现、市场实现”为核心的、全链路协同设计服务模式,与厦门拙雅、北京正邦、山东小鸭等3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并建成安康市、西安浐灞生态区等5个校地平台,签订20余家学科实习实践基地。5年来,承担各类校企合作设计服务项目200余项,落地产品500多件(项)。在产教协同育人过程中,所有博士生主导项目开展,研究生项目参与率近100%,优秀本科生参与项目达30%以上(图5)。

  多年来,我院设计学科扎根西部,基于“大艺术·大设计”宏观架构,专注“西部设计”,以服务需求为导向,践行“设计+文化”理念,依托西部厚重的文化积淀,将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与现代设计艺术相融合,聚焦传统造物文化与现代创新设计理论的内在逻辑,探索建构面向丝绸之路的“西部设计”理论体系,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在丝路民族文化与民间艺术文创开发、汉唐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延安精神和红色基因创新传承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承担该领域各类纵横向项目90余项。并基于西部设计学科建设与发展,发起并举办“国际创新设计(西安)高峰论坛”,目前已成功举办4届,以期打造西部创新设计的学术活动品牌。

  近年来,我院设计学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效果显著,尤其是与安康市人民政府的校地合作项目,带动了安康毛绒玩具产业大发展:连续承办两届“安康毛绒玩具国际设计大赛”,为全面提升安康毛绒玩具文创产业品牌形象及发展聚合度,助力小玩具做出大文章,做出了积极贡献。参赛设计作品近1万件,转化作品上百件,创造产值上千万元,帮助吸纳就业2000余人,成为安康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的最大亮点。同时,基于大赛承办,依托国际创新设计(西安)高峰论坛,连续两年举办毛绒文创产业发展高端论坛,邀请数十位学界及业界同行,为安康毛绒玩具产业建言献策(图6)。另外,我院与安康市联合建成“安康市文化创意设计工作站”,支持共建的安康新社区工厂暨安康毛绒玩具文创产业获评“2019年民生示范工程”。

  近年来,学院践行设计扶贫,以“文化+”参与国家发展战略;以设计赋能区域经济发展,以“设计+”提升区域可持续创新。以设计思维和艺术实践优化区域扶贫方式、为脱贫攻坚注入新动能。将民间智慧、特色文化转化为设计知识,构建多元数字化平台,探索将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特色文化产业的路径,延续乡村文化价值体系。

  以设计赋能区域产业提升、居民生活条件改善、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升级。我院设计学科承担了陕西省工信厅“设计扶贫需求调研”项目,实地调研9市、26个县区、43乡镇、362个村落,并为当地产业振兴和区域发展输出设计作品或实践成果200余件/套,输出了丰富的设计成果和艺术作品,受到学习强国、中国青年报、陕西日报等多家媒体平台报道。社会实践及扶贫设计团队“画个小镇”多次被评为国家、省级优秀社会实践团队,受到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宣传报道(图7)。

  以设计思维激活创新引擎,从设计扶贫到设计赋能,助力产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团队与陕西铜川市人民政府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并长期参与耀州陶瓷产业日用瓷和艺术瓷的研发与设计,部分设计成果受邀参加法国卢浮宫非遗文化邀请展、中国陶瓷艺术大展等。《耀州窑陶瓷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获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图8)。同时,团队完成的“耀州陶瓷工业遗产群”项目,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

  面向“一带一路”发展的历史机遇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我院设计学聚焦双创理念,以“互联网+”等科创比赛为依托,形成了从“队员招募—组建团队—以赛代练—推向市场—整体升级”的课程成果转化模式,先后孵化出以“画个小镇”、“于是文化”、“名窑重生”、“倾音”等为代表的优秀设计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有效推动了设计学科及专业大学生双创教学实践工作的实施开展,并以双创团队为依托,发起并完成了多个社会实践项目。

  通过在学期间的社会实践、生产实习、创业赛事等途径,鼓励和引导学生发挥专业优势,立足地方发展需求,转变就业观念,投身到国家基层或艰苦地区工作。“万乡耕新”“筑笑公益”等社会实践团,累计组织200余名学生到贫困地区、基层一线调研、实践,并孵化互联网+大赛创新创业项目全国银奖4项;毕业生中赵世雄等20余人通过地方基层人才招考回到家乡开展基础教育、基层乡村治理等工作,郝笛等10余人返乡开展创业工作,这些毕业生发挥专业特长,打造当地特色农产品品牌,并对其进行包装再设计、网络销售渠道拓展,助力当地农民增收。

  近5年来,团队获“互联网+”大赛国家银奖4项、铜奖3项,省级金奖5项;“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金奖1项,银奖1项,省级金奖1项;“挑战杯”国家金奖1项、省级特等奖2项,共计省级以上奖项69项,获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先进集体”荣誉表彰,并多次评为省级以上双创赛事“先进组织单位”(图9)。

  新文科语境下,设计需要有自己的使命担当——“设计+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回应时代关切;“设计+行业”服务乡村振兴,激活设计价值;“设计+科技”创新设计赋能,面向未来视界。

  面向国家“一带一路”之文化发展背景,积极推动优秀文化基因的再造与创新,促进“后疫情时代”的设计及人类文化协同发展,为推进区域文化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生发出设计与文化融合的新模式和新业态,以向国家和人类文明交出我们的时代答卷。


Copyright © 2018-2028 半岛·体育(综合)官方APP下载·IOS/安卓/手机APP下载 版权所有      黔ICP备18003557号-1
电 话:+86-0222-22366 手 机:08663022900
地 址:广东省半岛·体育(综合)官方APP下载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