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专访|蒋红斌:设计思维赋能产业变革和社会创新蒋红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设计学博士。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汽车分委会理事;中关村设计产业协会副会长;北京市设计学会委员;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专家委员会委员等。研究方向:中国工业设计发展机制,设计思维与产品设计战略,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方法。长期以来,通过与许多大中型企业协作,先后完成了几十项设计研究和设计规划等项目,积累了较多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方法。近几年来,还将系统设计原理与方法运用到中国工业设计发展战略和中国企业创新设计机制等领域的研究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自于产业来赋能,才是真正的未来。设计思维的更深层,注重的是制造系统赋能中国创造。蒋红斌教授认为,设计思维是启动设计、形成设计创造逻辑的基本起点和核心方法。它可以是围绕着战略起点做系统管理,也可以是源自科学或工程成果,从实验室里幻化成未来技术趋势的原理型平台。不管哪个企业在创新创业的活动,核心是要在生活当中寻找到有价值的产品去定义它,然后形成组织形态去拓展它。当一个国家如果按照这样的形态来构建人才的话,这个国家的创新力就生机勃勃。
蒋红斌:新冠疫情来势汹汹,作为最先遭受病毒侵袭的国家,中国打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正面阻击战。中国人民经历过至暗时刻,但没有屈服。在党和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在世界各国人民的鼓励和支持下,中国人民凭借坚忍的意志、顽强的斗志、团结忘我的牺牲精神取得了抗击疫情的胜利。
正是在这样的精神激励下,2020年2月伊始,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中心下属的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与北京光华设计基金会、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工业与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以及《设计》杂志等单位联合发起的“2020中国设计思考与行动”全国作品征集活动,并在线动员全国设计学人加入志愿者行动,组织工作委员会,成立专办具体整理来自全国的投稿和创作成果邮件。
此项活动历时一年,于2021年3月落下帷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生在此次活动中表现突出,“2020中国设计思考与行动”作品征集和整理发布工作的“志愿者工作组”尤为优异,不仅发起全国工业设计专家的在线访谈和作品推荐深访活动次,同时启动联系设计杂志,整理专访内容论文197篇、设计作品1763份,组稿45篇论文。一部分优秀设计作品整理在《设计》杂志上,并在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微信公众号上发送了14期。
《设计》:针对此次“2020中国设计思考与行动”全国作品征集活动,清华美院展开了哪些工作?师生们有哪些收获?
蒋红斌:去年10月以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生组织“2020中国设计思考与行动”作品征集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开展线名各领域的设计专家,查询对接了70个设计院校的作品指导教师。整理后继全国设计们投稿稿件4900多份,计划在2021年上半年组织刊登第二次优秀作品。因以上工作出色,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中心下属的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获得了“2020光华龙腾奖抗击疫情特别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生:柳冠中、蒋红斌、郑茗心、方子言、辛语琛、邸稷、王安南、郭雯静、刘子铭、万雪鸽、王馨玥、卫燃、胡文钰、贺春蕾、林易佳、粟艺薇、包雨萌、刘茜等获得“2020光华龙腾奖抗击疫情特别奖”。
蒋红斌:通过组织此次活动,我更注意到了通过“设计思维”来引发和启迪设计学生们对设计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与理解。通过梳理和分析,牢固树立设计与普惠大众和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突出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发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譬如一个讨论主线问题就是垃圾的设计问题。中国的垃圾问题,碳排放问题等将是“十四五规划”中国家战略的重点问题。设计应该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关注人类发展的前瞻性意识。
设计本身有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超前意识和提前量,或者说前瞻性。做任何事情和东西,都是在没发生的时候,就要把它既定出来、定义出来。设计是给社会定义一种生活形态和使用方式。别人还没有明白这个社交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你设计出来“微信”,大家才发现这原来是个很好的社交方式,如果没有前瞻性地设计和设想这样的事情,那就不会有“微信”的诞生。这其实是设计行业性质的超前特质的反映。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我们面临一个重要的认识问题,设计是往什么方向上走?是追求奢靡的设计,繁复的设计,浪费资源的设计,还是应该去定义一个更环保、更绿色和可持续的生态化设计?
之前,在与光华设计基金会的邢雷先生会谈时他说了这样的一个经历:“有人跟我讨论绿色设计的话题的时候,我就给他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家里有豪宅,你喜欢用壁炉,要烧炭烧煤,因为你有钱,所以你买了一个巨大的煤炉子,但是这种情况下,环保部门要说你排放的烟和气是危害环境的,但你不听,你说我家很有钱,这个时候门就要来找你了,因为你涉及违法了,从设计的角度,如果这个时候你帮助有钱的人设计了一个非常好看的煤炉,但是煤炉子危害了环境的大气质量。那么你的设计实际上是一个助纣为孽的设计,你帮助那个人破坏了环境,破坏了共同的家园,你这个设计是不对的,就算别人给了你很多的设计费,非常喜欢你所设计的充满艺术感的煤炉子,你做的依然是坏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看到了一些现象,有些人说我只是个做设计的,至于别人拿我设计的软件和平台做什么跟我没关系,所以就出现了有人帮助团伙设计骗老人的钓鱼软件.最近315晚会上反映有人设计了能够人脸识别,捕捉数据的软件,能把你的消费数据捕捉到,进行比对,最后形成对你的定向打击,这种方式就类似于杀熟,你是老顾客,我卖给你的房价比别人要贵一些。因为你消费得起,你也经常在我订房,我就不给你优惠价。这样的软件设计,活都是设计者做的。他干的是这个事情,干活的人说我只是个拿钱干活的,但你的良心何在?你的责任和价值意识又何在?”
所以设计行业的人,如果他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没有足够的良知,他可能就会干很多助纣为虐的事。有人开发了平台,电话欺诈,做线上的欺诈、钓鱼欺诈,导致老年人财产损失,这些过程中,设计从业者不仅是良心上要受到谴责,还是一个违法乱纪,所以我们要教育设计行业的年轻人,不能做这种唯利是图的事情。反过来,我们在看待一些很复杂精美的包装设计,那么它最后实现的结果就是大量的资源浪费,一个月饼吃完了,扔掉了一堆的盒子,一个茶叶拿出来了,扔掉了一堆的盒子。
从抗疫防疫的角度看,我们的口罩是一个特别有效的产品。但是,返过来口罩害死了多少鸟?害死了多少自然界的动物?现在海洋中飘了多少永远降解不了的口罩,因为口罩是塑料制品,“熔喷布”是高密度的无法分解的塑料材料制成。现在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海洋垃圾就是口罩。已经有一些海鸟因为被口罩缠绕死亡。一方面,我们面临一个防疫的压力,另一个方面,下一步全世界几代人可能都要面临这些口罩带来的后续垃圾处理问题上的危害。
现在人类已经到了一个要觉醒的时期。我们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应该怎样设计方能向好的方向上发生改变?在这个过程中,设计的从业者又要作什么价值担当?应该以怎样的一些动作和观点,而不是简单地给各种资方干活,满足于经济利益的单向实现,进而从社会责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担负起设计好产品和好生活形态的未来设计,才是正道。
《设计》:在“后疫情时代”,您一直强调的“设计思维”将如何继续激发社会创新力?在赋能中国产业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蒋红斌:通过此次活动,从更整体上提示我们设计创新的主要结构可以通过“设计思维”来奠定设计的价值逻辑和社会价值主张。通过跨专业、跨领域结合资讯与资源,进行创新创业的内核建设。大家都知道,的关键原理就是核变。这个能量点的形成很是关键。我们说的创新,其实只是个形容词,它不是我们的工作目的,而是一个结果的他人赞许。所以,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一个个人,若以创新为自己的目标的话,就会很容易走到事情的反面,落到刻意求成的境遇,适得其反。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创新力呢?这里有一个活动叫设计思维。延展这个活动的内在逻辑,它的工作思路和独特价值理念的内在结构与关系就十分关键和重要了。
其中,梳理三个层次是最为基本的:1.赋能时代的要求;2.拓展创新的方略;3.提升设计的美育。
从设计的角度来看,中国制造的“制”和“造”应该分开来认识。中国的字是一字一意。“制”是标准,“造”是技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做了全世界最伟大的轰轰烈烈产业变革,这个变革就是中国制造的崛起,就是中国的工业现代化。中国摆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局面,形成新中国,我们做的最伟大的事业,就是在结构上的改变了我们的生产方式,以国家机器的方式变革了我们的生产方式。这个变革是党带着我们整个国家做的最翻天覆地的事情。这种变革是生产的变革,这个生产的变革本质上赋予了我们今天所谈的设计和设计思维的可能和意义基础。
设计,不是一个附庸风雅的结果,也不是一拨以美化改变面貌的文化活动。从时代和历史的维度来看,中国之所以落后有很多原因,有人说我们器不如人、有人说我们技不如人、制不如人。实际上是我们的生产方式在结构上被别人超越和颠覆了。如果全球生产不变革,那么我们两千多年来凝聚起来的农耕文明和小农经济依然领先。这个方式一旦遇到西方的工业文明,在理念和结构上就遭到了碾压。这种碾压式的超越才使得中华民族近二、三百年来的命运多舛。从这个意义上思考,设计思维的基本思考维度就是在生产的制与造的水平和平台问题上。创业创新,首先面对的是能否落地和控制产业系统。设计思维最重要的并不是浪漫的艺术修养,而是你能不能还原在你可控的生产体系当中进行生产的博弈和构想。这时,设计的灵动变成了“制”与“造”的系统梳理。
未来中国的后面百年会有一个结构性的增值。中国的制造,我们70年也好,改革开放40多年,我们按照世界上最高的生产质量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或者被要求来生产。今天,想要生产一枚针、一个纽扣,或者汽车和航天飞机,都可以在中国范围内进行全面的产业链整合。中国有一个系统创造的平台机会。整个中国的产业准备和基础能力非常完整,内部消化体系形成了。所以,现在国家提出的双循环,尤其是内循环是可以被引发和引爆的。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它的产业基础和国家生产体系的全方位集成。
从国际形势上看,现在订单不来的,不多了,那么怎么办呢?只能启动设计思维,按照我们的需求去去寻找需求,定义需求和创造产品,把科技转化成提升百姓生活品质的产品,就是转化经济、形成价值创新。当然,产品也可能像银行保险一样,是一个service,可能是一种带着service的系统,就像苹果手机,既有软件也有硬件,是一个整合。实际上设计思维主要是与国家战略与发展要求达成一致和相契合。未来的中国正是从制造向创造的改变。那创造的理由在哪里?就是从国家和全球的分工和整个国家未来的布局,引发我们一个良好时代。大家都知道,自然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就是波的共振效应,节奏是一个非节重要的频率概念,事物的道理是一样的,一定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节奏中才能获得协同和共振。在最对的时候做最对的事情,那个时间和地点才能够赋能。赋能我们这个时代,包括这样几个维度,与国运,与产能,与能够获得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可能性等。未来的五年、十年,甚至百年。
设计思维还是可以拓展方略的,这个方略是什么呢?设计思维第二个层面是系统创新。大家都知道系统不是之,而是大于局部之和的整体效应。也就是整体大于局部之和。所以,第二个层面的设计思维主要讲的是系统设计。比喻系统设计,就像伏住一个西瓜,你能用一根绳带走。最经济最方便的就是两边用绳,还是密如网兜?最简单的,就是形成三股绳,就可以拿起来。但是,太少的两股绳就又不行了。三条是最稳定的。那么这三股绳是这样的,第一,是要从企业的文化去做,文化是个社会基础。认知产品的背后文化认同,在这个意义上认识创新,就不是一个市场挖掘的问题,而是一个文化认同的问题。比如说我要给某人做服装,一定要知道某人的出入场所和个人学养,以及他的观念和价值取向。这三个抓不住的话,没法为他做服装设计。一样的道理,服装是产品。但是一款服装单独拿出来说很棒很酷,我认为的酷,我是男的,我认为好衣服不应该都不适合女士。如果要为女士设计服装,直接赋予肯定是个错误。而且,我越真诚,离为女士设计衣服的目标越远。所以,真诚的态度是得设计思维的要领。真正的设计是要析出自己,来找到面对的人群,定义和认识他们的性质。
由此,整个社会也可以看作一个“群体”。那么,企业也如同是个产品。企业文化不是自己装出来的。要看到每一个企业带有的意图。比如美国的通用汽车,他的核心就是让每个人都要用得起汽车。当时的汽车,像马车一样,是贵族们用的。一个普通工人和一个有权有势的权贵,他们用车概念就不一样,企业的市场目标和文化目标也不一样。通用彰显了当时时代的先进理念,这样使他能变成百年不败的企业。再如德国的大众品牌,是德国人在150年前跟他自己对工业的认识一样的。大众,意味着工人的崛起,是全社会人平等的文化崛起。核心就是让整个民众都富裕起来,这就是他的价值观。大众汽车是中庸的,不会像意大利的法拉利那样追求小众。
产品凸显着企业的定位和对未来某种社会价值观的应和。一般我们的工作结构是从点当中看体系,如果把它分为三个象限,那么第一个象限就是从使用者开始,然后会与生活方式相关联,再与使用方式、使用效能相关联,然后,转化出用什么材料、什么机理、什么色彩,对应人的系统因素。所以,从人的虚像到物的具像,设计做了一个系统的对照与链接。这个对照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也就是我们的设计工作。这实际是个翻译过程,就等于要把使用者的潜在动因,翻译成能够摸得着、看得懂的产品具象语言。第二个象限就是我们的事业形态。这里面有组织结构、机制和方略。具体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有一个比企业品牌的构建与创造,有如当代生活趋势背景下的企划等等,是一个更宏观的,从全系统流程来看待产品规划的事宜。把企业呈现的产品认识为一个从无到有,再到无的全生命周期,是一个循环、一个闭环。这个闭环包含产品的五种基本形态。各阶段的性质不一样,最初的概念时期叫作品,研发中心的提案就是作品。作品进入生产阶段,就是产品,即在制造系统中叫生产的产品。走到市场上则就成了商品。之后又走入千家万户,性质就变成了用品。从用品走向自然界的时候就成了废品。
我们在宜家看到了很多新的设计手段。凡是买家具都给你一张回收建议书。很简单,就是你买我的床,我可以到你家里把不要的床免费拿走。因为将替换下来的旧床当成垃圾扔掉是个非常麻烦的事情。企业帮助你来处理,这件事情就有黏度。他注意到了废品的市场竞争力。很多企业设计只做到了很好用,之后就不管了,实际上管起来才是未来设计的关键和正道。所以,设计思维不是趴在桌子上做头脑风暴,而是要跟产品在整个社会运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思考,把相应的资讯整理起来。整理的系统性就是思考的系统性。控制过程内部结构要与工程师做对接,控制过程的外部因素要与社会系统限制做对接,这是第二个企业象限的关键要义。
第三个象限是相对无形的产业象限。一般来看,我们对于用户,要提供一个很重要的产品,一般要从用户的习惯中获得依据。在生活习惯和惯性趋势中方能看出端倪。一个人用什么样的包、什么样的口罩,什么样的手机、什么样的衣服和质地等等,之后把它从抽象的语词、观念、价值,愿望和具象的产品造型语言。这个过程就是打引号的“翻译”。但是,趋势不只是表露出来的习惯和要求,更关键的是引领性要素的认识和构建。比如“莫兰迪”系,我们研究生们自己调研并选取了几个典型势能予以呈现,如“数据诗”,即“科技男孩感”的类型嗜好。或如“佛系”,它所意义化的颜色系则与“数据诗”完全不同。这个调性有点像“无印良品”。再如爱运动的“韵律”,他喜欢的形象则与前两种又完全不同。如有些女孩穿着cosplay的衣服,但是她穿着舒服,这是她的调性,这个语言你要找出来,这是找的过程半岛综合体育登录入口,这个找的过程就是设计的过程。
这里,设计研究开始走上舞台,成为支撑设计的关键活动。设计研究就是要甄别、整理出未来的超越现有企业产品的概念化产品的定义。这就告诉大家,真正做设计创新的关键是设计研究的深入开展。正如有些现象,明明觉得科技成果很优秀,但是市场不接受,就没有任何发展空间可言。回答这样的问题只有跨出设计,跨到目标人群的未来生活形态的研究当中才能把握。这个过程非常不易,仿佛进入了深水区。当然,这既是真正考验我们对设计到底如何认识的观念问题,又是真正提供了一个舞台,呈现设计探索和设计赋能的产业振兴。
整个系统就可以还原到它自己使用的家庭的应用场景,以及每一个细节当中。实际上可以倒过来,我们设计师在思考一个具体产品,可以变更材料、重量尺度,使体验更好。从生活入手,然后引发一些真正的消费变革,再去定义未来产品真正在使用过程中对科技、材质、工艺的认同与诉求,然后再赋予它品牌和文化的整体包装,是我们运营产品思考设计的基本结构。
设计思维并不设计的全部,但设计思维是启动设计、形成设计创造逻辑的基本起点和核心方法。它可以是围绕着战略起点做系统管理,也可以是源自科学或工程成果,从实验室里幻化成未来技术趋势的原理型平台。不管哪个企业在创新创业的活动,核心是要在生活当中寻找到有价值的产品去定义它,然后形成组织形态去拓展它。当一个国家如果按照这样的形态来构建人才的话,这个国家的创新力就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