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综合)官方APP下载·IOS/安卓/手机APP下载

咨询热线:

+86-0222-22366





第六系列

设计案例(精选20篇)

发布时间:2023/12/24    浏览次数:

  设计案例(精选20篇)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化信息时代,计算机越来越被广泛运用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当中,而针对大学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升工作是眼下十分需要重视的。故此,只有深刻了解到大学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所起到的重要意义,并将案例教学法合理高效应用到大学计算机教学中,才可以实质性提升大学计算机教学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不能忽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的设计工作,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从而找出最佳设计方案。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结合理论与实践,进行启发式的先进科学教学方法。其核心意义是一改传统单向传输知识的模式,转为教师通过结合实际案例,提出教学任务,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操作,深入了解掌握知识,使得学生通过效仿案例,掌握操作手法,进而实现举一反三的学习目标。案例教学法极大优于一般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较为领先的引导式教学方法,既符合了认知规律的需求,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种新时代大学计算机教学事业中非常宝贵的教学手段。

  想要案例教学法实质性作用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当中,就必须结合实际教学知识需求,准备相应的教学案例。不能出现马虎敷衍的情况,案例的准备必须是真正符合课程实际需求的,要围绕着课程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课程的知识点,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收集好相关案例资料,让学生在正确的案例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可采用幻灯片实施案例展示,演示的文稿包含幻灯片设计模板、自定义动画、插入的视频声音等众多知识点,结合这些知识点,以幻灯片方式将教学任务和知识点展示出来,使学生更易接受。

  信息的回馈是极为重要的,所以说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如何教的问题,还要注意学生在面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时能够给予及时的反馈,以便快速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制作《我的家乡》演示稿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先引导学生结合案例进行模仿操作,同时随时关注学生操作进度,一旦发现学生出现什么问题,立即展开交流互动,使问题能够最快得到解决。

  在教学操作过程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成果,这些成果展示的同时,也是学生的自我展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同时也与其他同学互动交流,取长补短,进而完善自己的操作能力。这个部分是非常和谐的部分,学生借此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够在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中学到计算机基础知识,也提高了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兴趣,才是完成一切教学提升的基础,因此,设计的教学案例必须要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只有这样,学习效果才能有明显提升。也就是说,设计的教学案例应该贴近于大学生的生活,应该是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案例。

  例如,运用Excel设计学生测评考核以及奖学金机制等内容,或者是运用Word进行软件处理,制作求职简历、杂志封面等内容。也就是尽量使所学的知识结合社会实际需求,针对的正是以后可能在工作中将要面对的内容。只有这样,教学才有了更高的实际价值,学习学习起来也比较有兴趣,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

  设计的教学案例应该是具有启发性的,是能让学生在通过一个教学案例的学习后掌握这种操作体系,进而培养出举一反三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日后遇到类似问题可以轻松解决的保证。所以说,教学案例应该具备一定的思考性,要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整合分析后才能落实完成。

  教师在教学案例设计过程中,应该对要教的知识进行详尽分析,通过总结后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简而言之,教学案例应该是最具说服性,同时也最有实用价值的,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案例才是最佳案例。

  案例教学法在许多教学过程中都有显著的成效,尤其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当别明显。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对教学案例的设计工作必须重视起来,要优化设计,强化实质性。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的合理应用以及优化教学案例设计工作提供有效见解。

  [1]丁海燕,袁国武等.大学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法与教学案例的设计[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2:282-285.

  1.1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够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一般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高等数学及工程力学是建筑结构课程学生的基础课程,有些学生这两门课的基础很差,又缺乏工程经验,学习建筑结构就有很大的难度,其后果是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畏难情绪严重,甚至厌学。同时,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只做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思考,无法应用。

  1.2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反思调整不及时教师主要是为完成教学任务,在目前各高职院校强化动手能力,采取2+1学习方式,即2年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1年校外实习,这样学生的理论课学习课时数就有所减少,若还按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全部知识都传授给学生;甚至有些教师试图通过多媒体授课,将大量的知识信息放到课件中,不停给学生展示,学生根本来不及思考就硬性地接受,可想而知,这样得到的知识无法应用到实践中。

  1.3重视理论学习,缺乏动手能力建筑结构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传统做法是将全部理论知识讲授给学生,而学生动手参与设计能力的培养较少,很多学生课程学得不错,但不会应用,真正进行结构设计,就无从下手,高分低能现象比较严重。

  1.4教学内容更新较慢新时期的高职教学理念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也应适应技能培养方面的调整,但教材更新还达不到这个要求,很多课本上还没有体现设计理念。

  2.1引入以设计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根据高职高专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改革课程教学体系,突出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相关内容,针对不同就业岗位群,将建筑结构各章节内容归纳整理成各具体的、切合实际的工程设计案例。即将课程内容项目化,将项目分解成各任务,针对不同任务对应于实际工程案例,各案例均来自工程设计任务。每当学生完成一个项目课程,就能针对该课程项目完成一项实际工程中的设计任务,将教材中单一算例用工程设计案例来代替,避免学生学习课程时的盲目性,即所学知其所用,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真正的工程设计案例,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建筑结构课程理论,促进学生主动思维,培养学生以设计为导向的建筑课程教学模式,更好地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提供保障。

  2.2以设计案例为向导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课解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上主要是教师唱主角,学生缺乏参与热情,有的学生上课无精打采,甚至上课玩手机,根本听不下去课。以设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就是要转变这种状况,授课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承担设计案例的设计者,完成一堂课的教学需要由学生、主讲教师、设计室及实训中心多个方面配合完成。由于建筑结构课程是以设计为主的,其教学目的也是要让学生掌握工程结构设计理念,达到进行结构设计及能识读工程结构施工图。那么为了达到这上目标,有设计室参与到教学中是最好不过的了,因为可以通过设计室的实际工程项目作为授课的直接案例,这部分列入教师备课教案的一部分,每次课教针对相关内容进行案例布置,当然这需要教师通过事先将学生分组形式,将本次课程内容分组布置成设计任务,学生要完成设计任务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就是学生要主动探究的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演示以及建筑结构模型实训室,让学生参与到理论知识学习中来,如设计任务解决需要的理论依据、设计原理、计算公式、公式的适用条件、以及设计规范等,学生都会感兴趣,此时教师讲授这部分知识,恰好与学生探究的知识达到一致,教与学的互动效果也达到了统一。同时充分利用实训室的教学条件,实现讲课、实训一体化。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训室模型,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的工程设计成果,交由设计室参与评定,这样能给学生营造出一种真实的工程设计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学习效果也就体现出来了。

  2.3以设计案例为导向的学生成绩评定以设计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期末一次考试定成绩的方法。既然强调设计,那么考核方法重在设计过程的考核,通过考核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认知程度、对实践知识的掌握程度,每个设计任务完成情况、设计方案的取舍、小组学生的协调配合等都能很好地反映出来,这样通过各小组对比,以及设计任务完成的时间、质量,根据事先确定的学习过程考核细则,可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评定。

  2、通过小组合作学会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我们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展示内容 1、 同学们在生活中是否见到过“1:20000”或“”类似的数字和标记?如果见过,在什么地方见过? 表示什么意思?看看你们手中的地图,告诉我为什么大小不一样?

  一张地图上,用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600米,求这张地图的比例尺。(要求先尝试独立完成,然后与同桌交流讨论自己的想法。)

  中学地理教学积极倡导案例教学, 并且教材也提供了大量案例, 因此案例教学已成为地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案例主要有两种:一是课本中的案例。中图版地理教材在每节课后都设置了“案例研究”栏目,这些案例都通过教材编写专家精心策划选编而成,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对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非常重要。二是教师自己选择和设计的地理案例,可与教材内容互相补充,使课堂教学变得异彩纷呈、生机勃勃。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发展成熟,作用日益明显。

  教师精心设计的案例可让学生主动思考这是什么、为什么,并使学生努力去解释这一现象,主动寻找结论,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思考:①人们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贝壳化石,那么喜马拉雅山是如何形成的?②我国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又是如何形成的?

  上述举例是“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一节的案例,旨在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情绪激励和思维启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带着问题学习,使学习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围绕问题探索目标进入学习状态。这两种地貌形成原因可以重点突出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流水侵蚀等,为新课讲授奠定基础。案例展示的图片只是很少一部分,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展示更多关于地貌的图片,有利于学生思考和开阔眼界。同时也可要求学生自己举出更多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方便理解和记忆。

  地理原理和规律是地理事物内部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蕴藏于地理事物外部表象中。客观现实的地理案例多为地理事物外部现象。一个好案例能反映地理现象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并能揭示案例的内在联系和地理原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对比、总结、归纳等,由浅入深,从复杂的地理案例中抓住核心内容,探索本质特征,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地理原理与规律。

  举例:在小比例尺地图上城市大多是一个个的点,而在例尺地图上,可看到每个城市总是占据着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这就是城市形态。

  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团块状城市是平原地区一种常见的城市形态,而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城市则受自然条件(地形、河流等)和交通线路发展的影响,往往形成条带状或组团状的城市形态,如图2所示。

  思考:①图示地区的城市形态分别属于哪种类型?②试分析影响其城市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③请与同学讨论这些城市形态的优缺点?

  对于城市,高中学生一般都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知识,但这些知识绝大多数是以某个具体城市而孤立存在的。因此,课堂教学应帮助学生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建立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理性思考。上述“城市空间结构”一节的案例使用多个城市实例,通过比较方式,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因素,总结出一般性的地理原理。为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探究城市的利用方式、城市空间结构,建议将城市示意图和景观图结合使用。

  地理学习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等。通过案例教学,能全面地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除教材中的案例,教师还可设计课本以外的案例,指导学生运用学会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当你经过学校大门、一座纪念碑或一栋大楼时,请停下来仔细观察,它们很可能是由常见岩石建造的。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矿物、岩石碎块、有机物质、火山玻璃及天然物质的混合物,是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物质基础。或许在家附近就能发现多种岩石。常见的岩石有三种:火成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岩石可通过各种成岩作用相互转化,形成地壳物质循环。

  (2)根据教师发放的三类岩石,查阅资料(专业图书、网站),分别从物理性质(颜色、硬度、密度等)、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包括各种矿物的含量等)、化学成分等方面描述其特点,并做好记录。

  (3)学习本节内容,尝试分析三类岩石的形成环境及其形成原因。①列出能发现岩浆岩(侵入岩和喷出岩)的地理环境,阐述岩浆岩是如何形成的。②列举能发现沉积岩(页岩)的地理环境,阐述沉积岩(页岩)是如何形成的。常见的沉积岩还有哪些种类,它们有何特点?③花岗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了片麻岩(变质岩),描述花岗岩和片麻岩的不同特点,并阐述变质岩的形成条件。常见的变质岩还有哪些种类,它们有何特点?

  (4)三类岩石可相互转化完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请参照课本第57页图2-3-13 地壳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设计完成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图,并分析其中的条件。

  案例教学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去启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通过求解答案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判断和决策“干什么”的问题,来锻炼学生“怎么干”的职业行为能力。

  案例是把实际经验引入课堂的一种有效工具。随着高职教育的改革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基础课承载着大信息量、少课时的教学矛盾,承担着大学生信息化核心基础能力的培养任务。而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是获取知识,知识和能力不能等同。可以通过引入真实的工作案例,将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变无形知识为有形的结果,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而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基础课信息量大、知识零散、操作性强,但能力培养与实际应用脱节,作为一门各专业开设的通识课程,为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的培养提供了应用工具,其教学案例的设计应遵M如下几个原则:

  教学案例应来源于企业实际需求,通过调研和分析企业生产过程和社会需求,把企事业单位实际生产的产品和生产流程制作成案例,给学生营造一种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在完成案例的过程中提高利用计算机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

  教学案例只有面向企业生产一线,面向实际应用,才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课程充满活力。

  构建案例的知识和技能要舍弃过时的、失去用途的内容,及时引进最新的技术。案例能反映当前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及时跟踪信息化发展潮流、与时俱进,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升级,各种新技术、新功能不断涌现,知识点的选择上就应具有先进性,如搜索引擎的使用、文件的上传与下载、邮件收发与管理、实时通讯等是Internet的一般应用,而FTP服务器的架构、网络U盘的使用等就是新增功能,案例设计时要灵活选择知识点,充分体现新技术给社会带来的便利。

  教学案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际工作事务,能突出软件的主要应用功能、反映办公事务的常规事务和主要特点。学生通过一典型案例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具备解决相关工作事务的能力。如在文字处理软件中重点设计文档编辑、图文混排、实用文档的制作等功能,而在电子表格中则突出数据计算、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在演示文稿中主要表现幻灯片版式、设计模板、动画效果的设置功能。

  计算机基础教育是要使学生掌握信息加工和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办公事务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也为后读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工具,为学习专业知识提供方便,为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信息化服务平台。

  计算机基础案例应融合更多的专业知识,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案例,服务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教学时把通用的教学案例和专业特色案例有机结合起来,使不同的专业选择性地学习服务职业岗位的专业案例,教学才更有针对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1)开展社会调研、分析企事业单位和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根据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和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以案例为载体重构课程内容体系,需要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课程内容的选择问题,应该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二是知识点的组织问题,应该以一个完整的职业行为过程为主线,重新串连知识和技能。

  姜大源教授认为“学习情境的设计要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来解决内容的取舍问题”。

  教学案例是对生产一线工作情景的加工,必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典型工作任务所内涵的知识和技能才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是要重点突出的知识点;同时要注意舍弃过时的、陈旧性的知识,补充新的技术和功能。

  在知识点的选择上,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将知识点划分为不同的层面。基础层面是主体部分,必须保留的,并要突出表现的内容:同时要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挑战空间,提高层面的内容能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的原则是“知识的总量未变,知识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教学案例要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按照工作过程序化知识顺序,重组课程内容。

  如“制作大学生毕业论文”教学案例,就把搜索引擎的使用、文件的下载、文档编排、图文排版、复杂文档的制作、电子邮件的收发、网络实时通讯等知识点按照论文书写的进程进行了序化和重组,改变了传统的学科式教学顺序,更突出了工作的过程性。

  学科体系课程的内容编排是一种“平行结构”,课程教学往往以知识点讲授完毕为标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多呈现单一性。

  而以案例为载体组织的课程内容是一种行动体系的课程,其内容编排是一种串行结构。知识和技能的组织通过案例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单元,同一个知识点在不同的案例中会有交叉和重复。教师一般会根据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选择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布局。

  同时,教学中必须考虑到事务的综合复杂性,教学案例的设计应该体现这种综合性,必须设计一类涵括学习领域主要知识和技能的案例,既锻炼学生各项技能的综合运用,又提高学生处置复杂事务的条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如在计算机基础中设置投标书文档制作案例、就可以将课程中的主要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事务的能力。

  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传统的教学思想更强调课程的通用性,这也是本科教育典型之处,而在职业教育中,基础课程同样是为职业岗位提供服务,为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因此,教学案例的设计应该职业化。

  在教学设计时,应该根据不同的职业特征,分析该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将其信息独立出来,进而设计教学情境,开发教学案例,使计算机技术和职业岗位进行紧密融合,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如汽车专业,教学时进行汽车说明书的设计和制作;建筑专业,设计制作工程造价概预算表;经济管理专业,制作会计实务报表等,可以直接实现计算机技术对职业岗位服务的功能。

  (1)案例的设计应该根据知识和技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顺序合理布局。案例要对学生的学习有指导意义;

  (4)案例的表述语言要精练,充分地表达教学思想,提供的细节不要太多,以免混淆了学生的视线和思维。

  以一棵大树作为背景,以家庭、辈分为枝叶,将13个生字词递进分布,生动形象,让孩子在浓浓的亲情中学会这些字词,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以下为小编和大家分享的我的家属教学设计案例范本材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参阅。

  4、请你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我家的亲属有”

  《我家的亲属》是长春版小语一年级下册第六版块第一课。本课以一棵大树作为背景,以家庭、辈分为枝叶,将13个生字词递进分布,生动形象,让孩子在浓浓的亲情中学会这些字词,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师:是呀,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每个人都沐浴着家人的关怀茁壮成长。我们的家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师贴已画好的大树)一家人互相关爱,互相体贴,这颗亲情树才能硕果累累。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大家庭中的每个成员。

  1、同学们再看亲情树上的家族成员,你有什么发现?(左边的是爸爸的家的亲人,右边的是妈妈家的亲人)

  2、你还有什么发现?(大树根是祖辈的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树枝是父辈的叔叔、姑姑和舅舅、姨母,树冠是同辈的兄弟姐妹)让学生按着这个顺序读读词语。

  3、大家看这颗亲情树在我们的努力下变得硕果累累,老师真为你们高兴。我们每个人都在爱的大家庭成长,也得到了很多很多亲人的爱,那谁能说说打算怎样回报他们的爱呢?(学生自由回答)

  4、听了你们的话,老师感受到了你们与家人那浓浓的爱。老师也为你们高兴,你们是个懂事的孩子。所以老师还要送你们一首歌。(播放《让爱住我家》)

  1、师: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听么?下面我们来一起听一听这首歌曲。(听歌曲《家族歌》)

  师:这首歌的名字叫《家族歌》,又叫《亲属歌》。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家的亲属》。师板书课题《我家的亲属》。

  师:这个字念什么呢?qīn 同学们再读一遍,看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呢?对了,上下结构,上面是一个“立”字下面一个“小”,这个字是亲。那位同学来用“亲”字组一个词呢?“亲属”。 亲人:就是跟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属”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在本课指亲属、家属

  1、师: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两幅图,借助拼音,认识亲属的名称。(教师出示主题图。一棵大树,上面有很多苹果,一个苹果代表一种称呼。)

  4、师:请你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我家的亲属有”

  7、师出示小黑板的虚宫格,教写生字,“亲,兄,叔,姑”,注意生字的结构。“姑”要写得左窄右宽,“叔”基本上左右相等,“亲”上大下小,“兄”上窄下宽

  审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一方面,审计理论抽象、晦涩难懂,另一方面,其实务操作需要较多的职业判断。因此,案例教学被广泛地应用于审计教学。案例教学以特定的案例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从而达到多元化的教学目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说,案例教学是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点。具体而言,在审计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可以起到如下作用:(一)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案例教学将真实生动的审计案例穿插到审计学课程中,使学生从枯燥的审计理论中走出来,有兴趣探究审计理论背后的故事,或者在审计案例中去寻找潜藏的审计理论,从而增进学生求知和思考的愿望。

  (二)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案例教学以特定的案例为教学手段,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道理具体化。通过案例分析,学生的感性认识不断增强,从而有利于对理论知识的快速掌握和深刻理解,并且这样获取的知识也更为牢固。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案例分析中,通过知识的运用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散型、创新性的辩证思维方式,同时积极参与案例的讨论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审计案例涉及的知识很多,一个综合性的审计案例不仅能与不同的审计理论相对应,也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等知识结合在一起,同时案例的背景还涉及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能系统巩固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能加深对审计行业的了解,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审计案例是联系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的桥梁,是案例教学的内容。审计案例的选择是否恰当是案例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一个恰当的审计案例,可以使现实问题迅速反映到课堂上来,引发学生的求知,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显现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引导能力,从而诠释案例教学模式。在选择审计案例时应把握以下原则:

  (一)从案例的规模看,大型案例与小型案例相结合 大型案例篇幅较长,内容较多,涉及面广,是对教师和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这类案例的取得相对比较容易,目前的审计案例书籍中基本涉及的都是大型案例。这类案例来自于真实的历史事件,具有现实针对性,能够充分体现审计环境、审计实务的精要,一个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是学生在未来的职业领域中可能遭遇的,能够在其经验世界中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案例的内容来看,大型案例不仅涉及到审计中许多跨章节的知识点,也涉及到市场监管、行业管理、公司治理等诸多方面,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学生的知识储备都要求较高。大型案例一般安排在某一章节结束后,以案例分析课的形式进行,教师可预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查找案例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参与讨论,解决问题。小型案例篇幅短小,内容简洁,主要针对某一个审计问题或知识点而准备,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相关要点。小型案例可以来自于真实的审计事件,也可以虚构。虚构的案例可能不够生动,但在设计时可以和审计理论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引导性,明确地反映出教师的意图。虚构的案例如果运用得当,同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审计理论,掌握审计技术。小型案例一般适用于课前或课中,引发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或者是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比如,在讲解审计证据的特性、收入的确认原则、函证程序等内容时,都可以通过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审计技巧。

  (二)从案例的时间看,早期案例与近期案例相结合 目前,写入审计教材并在课堂上讨论较多的绝大多数属于早期的经典案例。其中某些案例不仅对审计理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比如,南海公司事件,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份审计报告,并对股份公司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罗宾斯药材公司事件,使得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开始被关注,同时应收账款的函证和存货的监盘被写入了审计准则,成为必须的审计程序;银广厦事件,集中反映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的弊病;科龙事件,引发了对外资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超国民待遇”的深入探讨。这些早期的经典案例比较成熟,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审计发展的背景和历史过程,理解审计的相关概念,可供长期使用,是案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艺术设计课程教育的实践应用性很强,开展艺术设计教育活动,必须要突出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而案例教学实践性很强,非常适合艺术设计教学。作为教师要重视案例教学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实践应用,以教育方式创新,实现艺术设计教育效果的提升。关键词:

  案例教学是通过选择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所蕴含的教育问题,从而实现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技能的教育目标。案例教学具有独特的教育优势,这与其特点是分不开的。具体而言,案例教学特点如下。

  1.案例教学启发性强。案例教学能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使学生成为案例教育内容的解决者,同时案例教学有一种情景,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思路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能独立思考,接受各种信息的启发,有效解决问题。

  2.案例教学参与性强。案例教学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案例中都设置的有具体的实验设计项目,学生必须要参与项目活动积极思考,调动主观能动性,才能解决问题。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需要充分参与,充分活动,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参与性极强,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案例教学能实现师生的平等交流。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师生之间不是上下级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激励,相互启发,相互讨论、辩论的平等关系,这种自由表达观念、平等交流的方式,可以营造氛围,更能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1.精心挑选艺术设计教学案例。精心挑选艺术设计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应用的基础。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相关案例数量庞大,如果教师对案例不加选择,随便地在课堂上选择应用案例,不仅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甚至还会使课堂出现混乱,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必须要从庞大的案例资源中精心挑选与教学内容符合的,具有典型性的,能发挥最大效果的教学案例。这是保障教学成功的关键一步。要保障案例挑选的质量,教师可以采用现代化网络手段为辅助工具做好这项工作。教师在案例选中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要能选择典型案例。把与教育内容联系紧密的案例挑选出来,所选择的案例要能给学生以启发和思考。第二,要坚持案例选择的适当性原则。所谓的适当,指的是案例选择的难易程度与学生能力水平相当,所选案例数量与课程内容需要相当。在案例选中,教师不能选择非常简单的案例,简单的案例问题激发不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另外,教师也不能选择太难的案例,这样学生会难以理解案例内容,难以完成课堂探究任务。教师要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难易适中的案例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广告策划的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著名的木马计案例,进行教学。木马计能对广告策划的内涵进行全面阐释,通过这种案例更有利于学生对广告策划的计划性、谋略性进行有效的理解和认知。这种案例设计就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其也是学生熟悉的,更利于学生接受,因此,此种案例选择是合适的。第三,案例选择要体现综合性原则。教师在选择艺术设计领域的案例时,既要使案例内容与艺术设计内容相符合,同时案例内容也不能局限于艺术设计领域,还需要能有效地展示其他学科内容,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体现出案例设计的综合性。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性的案例问题,发散其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在艺术设计教育中,教师可以选择广告创意设计和市场营销相结合的案例,这样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问题,能有效拓展学生的艺术设计思路。

  2.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有效的分析与讨论。在案例展示出来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有效地分析与讨论是学生学习知识,提升技能的重要保障。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重视突出学生的案例分析讨论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案例情况做市场调研活动,并使学生在调研的基础上对案例进行简单明了的分析,使学生探究案例问题分析思路和方向。另外,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案例问,研究教材相关内容,并根据调研信息,要求学生对案例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归纳,引导学生提出详细的案例问题解决思路,并形成详细的分析报告。再次,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分析结果进行深度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对学生进行深度引导。

  3.提出设计方案并对结论进行论证。在艺术设计案例教学中,提出设计方案并对结论进行论证是案例教学的收关环节,这个环节对于提升教育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要重视这个环节的教育活动。在学生分析讨论案例问题后,教师就要引导学根据讨论结果做好设计方案的思路设计,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意性的思路设计,可以结合各种设计技巧进行作品设计,最后要让学生呈现出自己最满意的设计方案,并使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效果图。在学生设计成果展示出来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评价,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同时也需要把设计的问题明确指出来,引导学生针对问题,了解认识上的误区,从而使学生提高认识。在评价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做案例分析报告,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撰写实践心得。

  关键词:ACCESS;案例驱动;教学改革ACCESS是一种关系型桌面数据库管理系统,具备功能强大和操作简单的特点,适合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理解数据库技术。在ACCESS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引进案例分析,有助于合理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并可帮助学生对项目背景、业务需求分析、功能需求分析、数据需求分析、数据库管理软件开发等过程进行系统的学习。

  目前,教育部考试中心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中,将ACCESS列为二级程序设计考试的可选语种之一,大多数学校将ACCESS程序设计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然而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中施受(师、生)双方所持有的理念、教学方法的设计等都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第一,在课程的内容设计上,目前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数据库理论为主,另一种是数据库的基本应用为主。前一种内容设计架构主要着眼于提升学生在数据库方面的理论素养,但这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有“舍本求末”之嫌;后一种情况虽然在内容设计上强调“学以致用”,但要么是以比较陈旧的案例作为训练的素材,例题设计陈旧,要么就把实验内容设计得过于复杂。

  第二,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课程教学中虽然引进了多媒体教学方法,但课程上的教授、教师往往过于侧重理论,一味讲解各种控件的属性、事件、方法等,且往往缺乏新颖、有趣、精简的课堂案例设计。

  第三,等级考试引进后带来的新问题。等级考试中ACCESS语言的引进,本意是为了加强ACCESS语言的应用推广。不料它引发了一个副产品,教学中教师为考而强调基本概念和语法,只讲解无忧软件中的例题等,根本讲不透,学生为考而死记硬背标准答案,很少涉及实际应用,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几近荒废。通过对最近几年考试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综合编程题30分题中,满分只占20%左右,即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

  故此种种,再加之各个高校扩招以来,学生素质已呈逐步下降趋势,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强,教学中施受(师、生)双方所持有的理念――为“考”而教,为“考”而学,自然而然形成并流传,几乎难以纠正。

  显然,ACCESS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如箭在弦,势在必行。我们认为,课程的应用性特点要求我们必须以应用能力的提升为目标,以案例本身的更新和案例教学法的优化来驱动这一改革。

  案例驱动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1]。案例驱动是将知识点分解到若干实际案例,使学生从知识的被灌输者变成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也从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变成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2]。让学生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再剖析理论知识,理解高层次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参与思考、讨论、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讲授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时,大多数教师都从基本概念和专业术语开始讲解,如关系数据库、对象、类、属性、事件、方法等,然后再讲窗体、报表。对于大一新生来说,理解难度太大,容易产生厌学情绪[3]。如果采用案例驱动教学,给学生先介绍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从实际的例子入手,让学生掌握设计用户界面,激发学习兴趣之后,再引出界面所需的数据。而输入数据时要注意各数据的类型匹配,再讲解基本概念,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专业术语。

  教师设计案例时,必须把握教学内容,从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设计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符合实际教学要求,难度适中。同时应用多媒体技术表现,实现各章节内容的嵌入,促进学生的自修能力让学生成为主体[4]。案例设计要有连贯性,讲解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发现问题,从而实现知识扩展[5]。

  将学生成果纳入案例教学,对历年学生创造程序进行评优,挑选最优秀的程序设计项目。在教学中演示给新生,分析案例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进而引出该案例中用到的知识点;举一反三,启发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对案例完善和扩展;最后达到知识融会贯通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案例的设计非常重要,如何对案例进行合理编排与组织使学生能够接受与理解也是我们要认真考虑的问题。Access中程序设计是用VBA来实现,所以我们必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VBA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及编程思想。用最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案例,如循环语句可以设计学生成绩评定等级的案例。

  案例组织应本着由简单到复杂,知识点由浅入深,有效扩充的原则。案例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可以有选择性的要求学生掌握不同的案例,基础差的学生可以由老师参与一起分析案例,有目的地训练他们如何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6-9]。

  案例组织最重要一环还是教师课前准备,教师必须对案例进行全面的分析。掌握各个案例之间联系、把握各章知识点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分析问题的方法,启发和诱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归纳与总结。教师在课后认真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容易出错环节,整理容易出错的案例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从而实现整个案例教学进程的有效调控,确保教学的质量。

  案例实施最重要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提前将下次课案例分发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前对内容进行阅读、思考、分析。教师在课堂组织学生讨论,总结与评定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存在的疑问进一步思考和分析。

  “一所高等院校进行扩招以来,教师批改试卷的工作量越来越大。为了减轻教师批改的工作量,让教师把工作重点放到教学案例设计当中。因此,学校教务处委托你开发一个‘试卷管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实现学生无纸化考试。包括考生管理、教师管理、试卷管理、成绩查询管理等。现在,作为一名程序设计人员,要求完成试题表与答题表的设计。

  1) 试题表与答题表的信息,方便以后的查询、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通过建立数据库来存取试题和答题信息;

  2) 如何设计试题表的结构,如何设计答题表的结构。首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结构。

  3) 在建立表的结构时,如何合理的设计各字段的属性,包括类型、大小、主键等?操作步骤是怎样的?

  在此参考步骤中,根据图1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为什么要设计属性1、2、3和4;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设计“答题E-R图”,并引申出关系数据库中的实体、属性、联系、域等基本概念。

  教师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和实践:①题目字段类型为什么要设置为文本型?它的大小为可以设置为10吗?从而引出ACCESS中的中英文字符长度相同的概念。②将题号的数据类型 “数字类型”更改为“自动编号”类型,输入数据时是否更快捷?(请学生自行体会)。③题号字段为什么要设置主键?它的值能不能重复?(教师可在此引导学生进入答题表的建立,并强调试题表与答题表之间的联系)。

  通过建立数据库和表的步骤,学生就更容易理解设计表结构的重要性。通过这个案例,学生掌握建立表的操作步骤,明白了表的设计过程以及表之间的联系,易于理解实体、属性、域等概念,为后续的程序设计奠定基础。

  在整个教学过程完成后,教师对各知识点进行归纳,对未纳入案例的内容进行补充,引导学生独立设计案例,巩固所学知识。完成表记录输入后,教师提出根据试题表中记录如何实现批量修改、批量删除,从而引出操作查询设计。

  通过教学实践验证案例驱动教学法,能更加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验证过程中,选取不同专业的新生,分为4个班,文科、理科各有两个班。甲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乙班采用案例驱动教学法。教学后4个班级都参加全国计算机二级ACCESS等级考试,考试内容分为笔试和机试两部分,统计成绩如表2所示。

  以上统计显示,文科笔试乙班比甲班及格率高12%,机试乙班在基本操作题和简单应用题正确率平均80%,特别是综合应用能力强于甲班3倍以上。理科笔试乙班比甲班及格率高20%,机试乙班在基本操作题和简单应用题正确率平均96%,综合应用能力强于甲班2倍以上。

  在Access程序设计课程教学采用案例驱动方法,可以增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应用数据库的综合能力,有助于提高其所在专业应用计算机的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调查证明,采用范例引导型教学、师生互动教学,以综合实际案例为教学模式的案例驱动式教学是适合社会发展和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它值得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去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3] 庞晓琼. 案例驱动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62-64.

  [4] 龚沛曾,杨志强,顾春华,等. 大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和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08(6):16-18.

  [6] 李宏图. 案例驱动教学方法的探析与实践[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2):90-93

  [7] 常梅,李迎秋,李永. 案例驱动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探索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22):82-84.

  [8] 龚沛曾,杨志强,顾春华,等.构建综合教育环境,提高大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J]. 计算机教育,2009(12):110-112.

  关键词:基础会计 案例库建设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初学者必须理解相关会计专业术语,领会会计基本原理,还要掌握会计基本方法。该课程理论性强,同时又要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基本的实践操作,对初学者而言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通过生动且科学的授课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非常重要。本文就我们课题组建设案例库的过程进行总结。

  课题组研究的是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案例素材,是知识点讲解与理解的有效助手,也是学生课外巩固拓展的有力工具。

  与工商管理类课程中常见的案例不同,我们研究的案例强调“基础”和“例”。首先,作为会计入门课程,初学者尚无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对综合性案例进行分析甚至解决具体问题,因此我们设计的案例基础性强,大多数是为配合课堂教学而设计的情境化模拟案例。其次,基础会计基本概念晦涩难懂,怎样从抽象到具体、从深奥到通俗,是教师授课的难点,也是学生理解的关键。类比、举例、情境模拟以及真实的企业案例都是课堂上可以灵活运用的教学素材。基于学生的经验和理解能力,绝大多数案例是经过加工的事例。

  案例库是案例的集成,是知识与经验的载体。案例库作为教学的配套资料服务于教学,它应有一定的数量并涵盖所有知识点。基础会计教学用案例通常短小精悍,既适用于教师课堂讲授,又适用于学生课后阅读。课题研究要让这些素材变成有效的资源,取用方便,又能及时维护更新。因此建设好基础会计教学案例库具有重大意义。

  经过分析,课题组把基础会计的知识点分为三个模块:会计入门知识、七种会计核算方法及尾声。会计入门知识模块集中了大量会计专门术语,介绍了会计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是初学者学习难度较大的部分。七种会计核算方法的介绍涉及具体实践操作,会计规范要求学生必须理论指导实践。最后的尾声是综合模块式,是前面知识的总结和提高。针对基础会计知识点多但归类明确的特点,课题组在案例库建设中将知识点与相应的案例清晰对照,案例使用者能很快搜索到所需资料。

  案例库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一系列紧密衔接的工作环节组成。基础会计教学案例库建设包括计划分工、甄选汇总、完善修改及建库维护等四个阶段。

  如前所述,课题组首先针对课程特点,对现行教材进行分析。现行教材均按课程特点将教学内容分为几个模块,包括会计入门知识、七种核算形式、尾声三部分。其中会计入门知识包括会计的概念、会计的对象、会计的基础以及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等;七种核算形式包括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凭证、账簿、报表、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等;尾声除会计档案外,就是以会计核算形式为主要学习内容的综合阐述。课题组成员根据模块具体分工,分组研究某一部分的案例。在时间安排上,严格遵循课题研究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递交研究成果。

  为了使案例库科学实用,课题组特别研究了教学对象。本课题组的教学对象为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在学习基础会计时缺乏生活阅历,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均不强,但活泼好动、可塑性强。基于他们的认知水平,我们建设的案例库内容浅显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当然,这样的“基础性”案例即使对年龄稍大的其他初学者也是很有帮助的。

  计划分工后就是具体案例的甄选汇总过程。基础会计教学案例很分散,教辅书上、网络上均有,更多的存在于一线教师的教学设计中。仅用拿来主义是不行的,有些案例显然更适用于高校学生或作为拓展知识介绍。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选择案例的原则是源于生活、来自实践、浅显易懂、生动活泼。在案例的收集甄选过程中发现,有些案例很好,只是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或者太繁复,教用不方便。于是我们对案例进行二次加工,突出案例短小精悍、浅显易懂的特点。

  作为一个方便实用的资源库,案例编写要采用统一的格式。我们对各自模块下的基本理论进行细分,采用理论与案例对照形式编写文本,每个案例针对哪条理论一目了然。基于课堂教学的需要,我们还专门设计了课堂导入语,设想了课堂教学情境。先进的教学设备使得案例的表现形式生动活泼,为了使文本集阅读起来赏心悦目,也为便于后续教学光盘的制作,案例采用文字加图案的彩页形式。

  在各自分模块工作进行初步完成之后,课题组全体成员对每一案例进行具体研讨,统一意见,形成满意的案例,使汇总的成果可读可用且科学完整。

  在文本资料形成的基础上,课题组着手制作案例光盘。光盘不只是简单的文本复制,而是将文本中只能静态展示的案例动态地表现出来。最突出的表现形式是制作flash,效果很好。

  在拥有了一定数量的案例(包括文本和多媒体形式)后,课题组携手会计专业教师进课堂运用实践,及时记录每次案例的课堂反馈情况,根据学生课堂反馈进行调整。我们得到的最直接的反馈是:教师备课方便了,特别是青年教师能准确把握重难点;学生爱听课了,认为会计很枯燥的人数少了。应教师要求,课题组把已经设计好的案例制作成校本教材,除供教师使用,还发放到学生手中,以便学生课后阅读,同样受到学生的欢迎。

  案例经过实践运用,得到了润色升华。俗话说“教学相长”,课题组又汲取了任课教师及学生在知识点理解方面的精华,案例资料得到进一步扩充。课题组利用平行班的重复教学,对案例反复修饰补充,精益求精。

  案例数量和质量变化的同时,表现形式也更上一层楼。除了制作flash,课题组又将某些案例改编成微型剧本,指导师生将其变为课堂情景剧或真人秀,这部分教学录像也成为教学光盘的主要内容。基础会计中的实践案例部分在经过一轮课堂运用后有了学生作品,真实反映学生理解掌握的情况,我们把学生成果也添加到光盘中,进一步体现了案例库的实用性。

  案例的完善修改始终是伴随着实践运用开展的,凝结了集体智慧,是众多一线教师的教学精华。我们做到一条理论至少对应一个案例,有些理论设计制作了不同内容或形式的案例,有些理论对照考点还做了细分。

  经过课堂教学实践检验的案例理所当然构成案例库的主体,经过必要的目录构建,变得方便实用。《基础会计教学案例》作为本校教材,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信息的变化,案例的内容应该与时俱进,而且会计制度及与之相关的财政、税收制度的变化对会计学科也有相当大的冲击,案例库要结合财税改革,有必要向学生介绍更多经济领域的真实案例。案例库建设和运用的成功,使基础会计精品课程资源更丰富,课程网站更贴心,师生专业理念更清晰。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梧州职业学院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电子商务技术等信息类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程序设计类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思维,掌握编程的基本方法,为后续课程(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编译原理和软件工程等相关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训基础。思维活动的载体是语言和文字;思维的表达方式必须遵循一定的格式,符合一定的语法和语义规则。因此,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需要扎实地掌握第一门编程语言——C语言。案例教学法(CaseTeachingMethod,CTM)是教师在程序课程教学中以案例为主线,将学生带入特定的任务中主动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解决程序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课题研究团队结合多年来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经验,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研究对象授课对象为我院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电子商务技术三个专业的三年制高职生,采用分层、整群抽样。2015级信息安全管理22名学生,2016级信息安全与管理20名学生,2016级移动互联应用技术19名学生,2016级电子商务技术18名学生。共计79名学生。女生20名,男生59名,年龄17~22岁。学生已完成了计算机应用基础、Flas、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数学等先期基础课程的学习,进入专业核心课程学习阶段。2.研究方法案例教学法在我院相关专业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由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两部分组成。根据课程性质及教材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笔者设计了两大类教学案例,一类是简单的基础性教学案例,主要用于程序设计基础内容部分的学习,如数据类型、运算符、选择结构、循环结构、函数等。另一类是综合性较强的教学案例,教师对学生的先期学习进行一个充分的评价,确定学生对编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后,结合案例的实用性,设计一个能将课程所学内容融会贯通的综合性案例,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程序设计知识完成一个课题项目,避免学生无法将零散的课程知识串起来应用到实际编程案例中的情况出现。第一,教学内容的选择。案例教学法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线,将程序设计算法的理论内容与案例进行有机结合,围绕核心知识实施教学过程。力争授课的知识体系结构清晰、重点突出,增强理解和认知、强化理论知识是完成程序设计的基石。贴近实际的内容、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性案例,能够使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学习变得生动具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动性。不管是基础性案例还是综合性案例,都要求在案例中设置相关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学有所用。组织教研组中该课程的所有授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对案例进行反复分析讨论,不断修改和完善;并向相关专家请教予以论证,论证通过后才能应用到教学中。第二,教学方法。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班级这个大单位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5~7名学生,并选定1名小组长兼员。第三,教学效果。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结束,学生以无记名方式填写课题研究团队设计的案例教学法的学习效果调查问卷。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问卷数据的录入、管理和分析。所有录用的数据,都经过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逻辑性与一致性核查,保证数据录入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案例教学法的学习效果调查问卷包含了3个维度、20个条目。其中教学内容5个条目,教学方法6个条目,教学效果9个条目。通过向教改专家咨询、论证、核验,完成问卷的编写、修改和完善。根据问卷条目,让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评,通过开放性问卷题目的设置让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教学组织评价。84.62%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丰富了专业课的相关知识学习,案例内容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衔接自然。认为案例教学法数形结合直观效果好,使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及实际问题变得生动、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占83.54%。这两个数据直观地表达了学生对案例教学法在教学组织这一环节的肯定。第二,教学效果评价。75.95%的学生觉得案例教学法拓展了思维空间,激发了学习兴趣;认为案例教学法开发思维能力,提高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占72.15%;88.61%的学生对教师在案例分析回答方式上给予学生充分思考、自愿回答的原则表示赞同。54.43%的学生认为通过案例教学中的实例学习,今后遇到问题时能很快很准地找到解决的切入点,并找出问题的关键。36.71%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结合所掌握的知识点记忆比较长久。

  第一,目前,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为案例教学法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学生通过阅读理解经典编程案例,完成教师设置的阶段性、层次性小案例,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化和探究知识的脚步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案例教学法的内容组织丰富而有趣,案例既是理论知识内容的自然衔接,也是理论教学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的桥梁。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和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理论知识,同时,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式将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既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又推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第二,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讨论,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问题探析和创造能力。讨论离不开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会逐渐养成善于接纳他人意见和建议的习惯。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并重新进行自我定位、增强自信心和表现欲的场所。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全程巡视和指导,确保学生能紧扣知识要点展开讨论和学习。第三,小组协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中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以及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学生通过案例的讨论分析、解决讨论中的问题冲突,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和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毕业后更快更好地融入职业岗位的工作中去。第四,传统教学法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够系统化地讲授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打好扎实的实践基础。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组织和实施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课中积极参与、课后认真思考总结。每一种教学法都有各自的优势所在,将传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取长补短,可以更好地发挥两种教学法的优势。教学相长,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两种教学方法的结合,相辅相成,不是简单的理论课用传统教学法,实训课用案例教学法,而是在课程教学设计、各种教学资源的提供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多层面的改变。案例务必与课程性质紧密结合,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以促进学生知识掌握和编程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为目标。本课题仅仅是对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的初步研究,为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今后高职程序类课程教学改革领域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的制定提供更加贴近现实情况的理论依据。

  [3]高枚,龚沛曾,孙丽君.构建多层次思维培养的C/C++程序设计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6(1)

  中图分类号:G642摘要:以如何将计算思维理念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相结合为切入点,根据课程内容总结出一系列蕴含在各教学知识点中的计算思维案例,这些案例通俗易懂且具有针对性,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提出将计算思维理念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新思路。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强调抽象和构造、可解,强调用自动方式逐步求解。简单讲,计算思维就是计算机解题的思维方式,这是现代计算思维的内涵。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以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目标。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定位在培养学生计算机文化素养、应用计算机和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上。

  计算机科学不只是将软、硬件等人造物呈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更重要的是强调计算的概念,它被人们用来求解问题、管理日常生活以及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计算思维在大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中非常重要,计算思维训练不仅能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实现机制和约束,还有助于学生进行科技发明和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思维对海量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处理,对于学生自己想要的新信息,让学生学会将在数据处理中所体现的计算思维能力灵活应用到实践中。

  计算思维的理念对于刚刚跨学校园的大一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何将它以一种恰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是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建立计算思维在课程中的表达体系,将其映射和融入到课程知识点和技能点结构体系中,是将计算思维的理念、方法落在实处的有效途径。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很多内容都为计算思维提供了很好的诠释和生动的案例半岛综合体育登录入口,教师可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将计算思维引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用简单的案例讲授复杂、高深的原理;在案例设计时遵从通俗易懂的原则,使案例更贴近生活。

  在选择和组织基于计算思维的案例时,教师应从简明原则出发,以便学生能够理解比较抽象的计算思维基本理论和方法。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按知识大类设计的计算思维案例如下。

  案例1:现实世界可以表示为0和I一用0和1可进行逻辑与算术运算0和1可以用电子技术实现用二极管、三极管等实现基本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实现芯片(复杂组合逻辑电路)。具体来说,0和1的思维蕴含着信息表示,数值信息和非数值信息均可用0和1表示,均能够符号化、数字化和被计算,即任何信息都能以0和l表示,也就能够被计算、用计算机实现处理。

  案例2:当数据被储存在硬盘或传送到网络时,它们一般不会发生改变,但有时一些故障也会导致数据值突然改变,如电子干扰,而利用类似奇偶校验的方法(例如,西文ASCII码为7位编码,占1个字节,空出来的最高位通常为0,在需要传输数据时可以用作奇偶校验的校验位),可以保护计算机中几乎所有的数据,避免干扰。事实上,硬盘、光盘、闪存、网络下载、电子邮件和网页都在数据中添加了校验码,一旦系统中个别比特发生错误,计算机就会自动恢复原始数据,这充分体现了计算机是按照预防、保护及通过冗余、容错、纠错的方式,在发生最坏情况时进行系统恢复的一种思维方法。

  案例3:对中国汉字的信息处理是一种典型的计算思维应用,蕴含了构造原理。汉字是象形文字,字数繁多,字形复杂,汉字的信息处理与西方字母数字类信息处理有很大差异。要让计算机表示并处理汉字就要对汉字进行编码,即确定每个汉字与一组通用代码集合的对应关系,这样在输入设备通过输入法接收汉字信息后,即按对应关系将其转换为可由一般计算机处理的通用字符代码,然后再对这些代码信息的组合进行处理,如信息的存储、传输和交换等;处理后的代码组合可通过汉字输出设备,按照同样的对应关系转换为汉字字形库的相应字形,直观地显示或打印出来。

  案例1:在计算机科学中,抽象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计算思维方法。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就是一个抽象的案例,这一体系结构屏蔽了实现上的诸多细节,明确了现代计算机由内存、处理单元、控制单元、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部分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计算机系统的抽象模型,它为现代计算机的研制奠定基础。

  案例2:以键盘输入与屏幕显示为例,即:位置电信号编码存取/ASCII解码一字形显示,在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思维之后,可以很容易地推广至其他语言文字的处理,这一案例蕴含着一种普适的思维――信息处理思维,即物理对象通过采集设备采集相关信息,然后按一定的编码规则使用编码器进行编码及存储.再用进行解码、识别并显示。

  案例1:操作系统是一个有多种功能的系统程序,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模块,也可看做由若干个子模块按一定的结构方式组成的整体。操作系统的产生和使用本身就充分体现了运用计算思维抽象和分解的方法。操作系统提供的四大功能即进程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可以对硬件五大组成部分所涉及的庞大而复杂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操作系统架起了硬件与用户之间沟通的桥梁。

  案例2:操作系统对进程的管理采用了多道程序并行处理的方式,操作系统以时间片为单位,轮流为每个终端用户服务。每个用户轮流使用一个时间片,而每个用户并不感到有别的用户存在。宏观上看是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一个CPU,即并行,微观实现上则是每个用户在不同时刻轮流使用CPU,交替执行,即串行,这种时间片轮转思想就是一个古老的、最简单、最公平的思想,它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资源利用率,这是将计算思维中使用并行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运用到操作系统设计的一个典型实例。

  案例3:存储管理的设计所用到的预置和缓存技术也是一种重要的计算思维方法。一个很大的程序执行时作系统调用,其运行需要的内存数据都被存到磁盘内的虚拟内存,只有需要用到的部分才被加载到主内存内部运行,这是典型的在“小内存中求解大问题”的技术。

  案例1:在计算机科学中,将大规模的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较小规模的、更简单的问题加以解决,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思维方法,而结构化程序设计就是采用了计算思维中的典型方法――分解。教师可按照“分而治之”的策略,将顶层问题的求解目标逐层分解成子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定问题的求解。整个程序由有层次的、逐级细化的多个模块组成,由此构成求解整个问题的程序。

  案例2:计算思维反映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有些初学者觉得计算机神乎其神,似乎什么都能干,就想当然起来。例如,某同学刚学了几天C语言程序设计,想试试自己的能力,找一道求方程3x2+5x_15=0的根的题目,用C语言写出下述的程序段:

  上机一试,才发现错误一大堆,根本不可能得到想要的解。事实上,确切地说,计算机只能“计算”,而如何计算是需要给出方法的。如果我们自己不知道求解方程的步骤,计算机就无法求解它。换句话说,要编程给出方程求解的步骤,计算机才能按照程序实现计算。只有很好地理解了这样的“计算思维”,我们才能写出下面的程序段:

  案例1:抽象和分解是计算思维的两个重要特征,设计数据库体现了计算思维抽象和分解的过程。建立数据库需要根据系统的需求,将客观世界的信息转化成计算机系统中的二进制信息。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直接完成这种转换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在数据库设计中,需要将建模分成3个层次: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设计者依次在这3个层次上进行建模,分别完成一定的信息转换,最终完成客观世界信息到计算机系统中二进制信息的转换,这就是一种将复杂问题进行分解而得到答案的例子。以上抽象思维的结果需要在计算机上实现,也是将理论成果应用于技术实践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自动化这一计算思维的本质。

  案例2:运用多种算法,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或抽取出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之间、在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之间进行折中的思维方法是典型的计算思维方法。以数据挖掘在零售行业中的应用为例,零售公司跟踪客户的购买情况,发现某个客户购买了大量的真丝衬衣,这时数据挖掘系统就在此客户和真丝衬衣之间创建关系;销售部门就会看到此信息,直接将真丝衬衣的当前行情及所有相关资料发给该客户。数据挖掘系统通过一定的算法挖掘目标客户信息,可以帮助企业提升销售量。

  案例1:数据压缩技术就是用最少的编码表示信号的技术。对我们来说,总是希望计算机能更高效地表达信息。减小数据存储占用空间的方法称为压缩,数据压缩的发展是创新思维的发展。人类不断通过创新性研究总结出不同的数据压缩算法,在计算机多媒体数据压缩过程中加以应用,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的一个典型的计算思维活动。

  案例2:在多媒体技术中,运动捕捉与三维动画设计就是一个典型的运用建模与仿真的计算思维方法。例如,采用运动捕捉技术对演员动作进行捕捉,通过相应计算将动作坐标映射到任意通过三维软件制作的人物模型上,并且可以利用专门的动画工具对动作作进一步的编辑或增加各种变化,产生新的艺术效果。

  案例1:抽象是计算机问题求解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在抽象过程中,人们剔除细节,只关注与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相关的概念,把注意力集中到事物的本质和核心特性上,从而发现事物本质的、重要的规律。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运用抽象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典型。网络协议的ISO/OSI体系结构模型的建立将复杂的网络通信任务分解成7个层次,每个层次利用下一层的接口,完成本层的数据处理并为上一层次提供更加高层服务接口。借助7层体系结构模型,网络系统最终完成从用户信息到物理线路信息的正确、可靠的转换,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网络分层模型也体现了约简、分解、调度、折中等计算思维的思想。

  案例2:并行是一种重要的计算思维方法。在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中有很多运用并行技术提高系统效率的例子,例如,多核处理器技术就是让不同的处理器同时执行不同的任务,实现并行计算,以加快计算机处理数据的速度;在网络环境中,进一步加快运行速度的方法是让不同的计算机同时处理问题的不同部分,即将多台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形成分布式网络系统;另外还有大规模并行超级计算机(数千台计算机紧密联系在一起),可将一个大的任务划分成不同部分并分配给不同的计算机解决;分布式网络“云计算”则体现了计算思维中并行处理的特征,而“云”的概念则是计算思维高度抽象化的体现。

  案例3:对于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逆向思维也可以看做是应用计算思维求解问题的一种手段。

  计算机病毒之所以能够破坏计算机系统,往往是因为利用了计算机系统设计中的漏洞。最保险的防治病毒的方法是设计没有漏洞的计算机软件系统,但是软件规模的庞大、计算机系统的复杂程度使得出现漏洞是不可避免的。在病毒防治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去利用病毒,从技术上借鉴病毒传播和衍生的方式不断地修补漏洞,完善计算机系统。

  针对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得体(重理论体系、轻实际应用,重方法介绍、轻能力培养)、教学内容不适时(最新前沿知识内容偏少,缺乏案例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不科学(轻视课堂讨论与课程论文的考核)、教学定位不明确(专业划分不清晰,所有专业讲授同一知识)等问题,高校有必要开展案例教学。案例库创建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丰富的教学案例和完善的系统功能是创建计量教学案例库的两大要点。(一)案例库的建设计划

  首先,从案例库建设原则、团队成员分工、案例覆盖的课程范围、案例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制定计量案例库建设的总体规划。其次,根据教学内容,优先选择与时间序列、面板数据、联动方程、二元离散、虚拟变量等主要计量经济模型相关的、有能力和条件编写的案例选题。再次,拟定编写每个案例的提纲,确定以下问题:案例是否难度适中、篇幅适当,能否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完成讨论;与教学进度是否匹配;案例类型是属于分章节专业型案例还是综合型案例。

  首先,根据建设团队中各教师的专长及其所带教学班的专业进行分工,通过撰写、改编或购买已有经典案例等方式,收集、筛选相应类别的案例素材。要以案例标题作为唯一标识,尽可能涵盖案例的主要内容和特色。其次,确定案例的逻辑结构,撰写案例初稿。应根据学生专业的背景设计不同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每个案例应配备相应的备注,指出注意事项或建议采用的计量方法、变量等。再次,初稿完成由编写者进行修改之后,交由案例库建设团队其他一线教师和管理实践者进行评阅,以考察问题设计是否恰当,用语是否准确。听取他人建议后,教师要进一步完善案例。

  应根据不同的选题或相应的计量教学内容,将案例进行分类,从每一类别中选取典型案例入库。要保证单个案例的典型性、真实性、目的性、可分析性、深刻性,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入库案例进行编号,编号要反映案例的开发时间、类别等。入库案例要定期进行鉴定和管理,案例库要更新及时。案例要反映最新的经济热点问题,案例库要及时添加相应的案例,提出新的问题和方法,更新原有案例的数据,改编陈旧的案例或淘汰与当前教学内容、经济现实不相符的案例,保持案例库的新鲜度和时效性。总之,要保证案例库数量丰富、门类齐全、更新及时、符合国情。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理论讲解导入新课内容和知识点,并提出问题。可选定某一典型案例,以此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教学案例、掌握实践操作事项及实验中要达到的目标等。其次,学生分组就选定的某一案例选题进行交流和讨论,组长负责分工,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函数形式、估计方法,准确判别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性、自相关性或多重共线性等问题以及软件操作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案例中心任务与新知识间的密切关系。再次,教师组织学生将讨论结果按照规范格式整理成大作业或实践报告,选拔优秀学生在课堂上报告案例的实现过程,并对报告进行讲评。好的实践报告可以作为下一届学生的课堂案例,供学生模仿和参考。

  要利用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搭建内容丰富的计量经济学案例学习网站,包括案例教学设计模块、网上案例管理模块和网上案例学习模块等。案例教学设计模块主要包括案例结构和教学评价。案例结构是描述案例内容、案例类型,提供案例辅助资料、设置案例分析报告的提交要求等,并设计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表,提高实践报告、网上综合测试成绩所占的权重。网站应该提供门类齐全的案例库,网上案例管理模块主要提供检索、添加、编辑、删除等基本功能。管理员可以为教师、学生分配不同的权限,引导其进行相应的操作。网上案例学习模块是提供相关教学视频、软件、课件、实验指导手册等资料,实现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的协作交流工具。学生可以在线编辑案例实践报告,查看和点评案例实践报告,教师可以审定、展示优秀案例实践报告。

  通过总结和分析综合性案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建模思路。应鼓励学生将某案例的分析报告或大作业拓展后公开发表,参与校级、院级课题的申请,并考虑与毕业论文结合起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案例教学结果,统计案例的选择情况及与学生专业背景的相关性,总结学生案例实践报告中出现的问题,并于每周一次的教学研讨会上进行讨论评议。教师根据教学过程的反馈,对所负责的案例进一步进行修改、完善,并修正案例库建设计划。

  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解决实际经济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这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课外作业、课堂测验、实验报告、课堂讨论、大作业成果阶段提交等环节,及时检查和反馈学生学习的效果,并针对学生作业、测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或点评,协助学生完成相关教学单元“吸收内化”“、理论加实践”的过程。根据计量经济学的内容,可设置5~6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进行检测,完成5个实验报告(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异方差的检验与修正、自相关性的检验与修正、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与修。


Copyright © 2018-2028 半岛·体育(综合)官方APP下载·IOS/安卓/手机APP下载 版权所有      黔ICP备18003557号-1
电 话:+86-0222-22366 手 机:08663022900
地 址:广东省半岛·体育(综合)官方APP下载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