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催生新业态残疾青年闪耀“新职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诸多新职业随之诞生,残疾青年的就业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在天津,几位残疾青年找到了心仪的岗位,在“新职场”上用双手创造出崭新的价值。
数百公里外,一位顾客打开无人售货柜成功购买商品。在天津创美助残基地,听障人士王洪媛、王洪良姐弟俩认真盯着电脑屏幕,仔细对比收货前后货架商品变化。鼠标轻点,购物环节顺利完成。
“在百姓享受便捷生活的背后,是审单员们的辛苦工作。”王洪媛和王洪良都是听力一级残疾,他们主要负责审核无人售货柜反馈的视频、图像、重量等信息,通过比对判断顾客购买物品的种类、数量,生成商品订单并扣取相应费用。同时管理上百个货柜,让这对残疾姐弟有了紧跟时代的自豪感。
“听障人士对图像更敏感,审核速度很多时候比普通人更快。”王洪媛说,但在从事这项工作之初,她和弟弟也曾感到吃力和困惑。“一开始我们通过视频来比对信息,一段视频15秒,审核一单需要看好几个视频,效率很低。一天下来只能审核100多单,和每天700单的工作标准差得很远。”
后来,姐弟俩摸索出通过开柜前后图片对比进行审核,工作效率高了不少。但有时货物会遮挡摄像头,审单员无法通过图像直观地看到货柜内的商品信息。她们又发现货柜所在地点不同,畅销产品也不一样,借助这些信息可以提高审单准确率。“在医院里,抽纸的购买量远超其他商品;在机场火车站,桶装方便面和香肠往往是抢手货;学校里,零食和饮料品类最受学生欢迎……”
不仅如此,他们还发现对普遍应用于游戏领域的连点器进行提前设定后,能够简化重复的操作流程,借助这种方式,两人只需要3秒钟左右就能完成一单的审核。单量多时每天可以完成2000多单的审核工作。
1994年出生的刘樊只能依靠轮椅出行。4岁时,家人发现他的骨头好像比其他孩子更“脆”,有时只是简单“跑跑跳跳”就骨折了。几经辗转,才知道刘樊得的是一种名为成骨不全症的罕见病,因为患者易发骨折的特点半岛综合体育下载,被称作“瓷娃娃”。
无法正常出行,刘樊只能买来学习资料在家自学。家人按照学校的课程买来课本和学习资料,虽然按部就班,却总和在校学习的孩子们有所不同。时间一久,家人也很发愁。在舅舅的建议下,刘樊开始自学设计软件。查资料、找教程……技术越来越熟练,刘樊却越来越迷茫:“我真的能靠这个养活自己吗?”
天津市武清区太阳语罕见病心理关怀中心是一家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和就业辅导等支持的公益组织,创始人魏瑞红也是一位“瓷娃娃”。
魏瑞红联系到刘樊,希望他为一次活动设计公益海报,那是刘樊第一次靠自己的双手赚到钱。他回忆,正是那次经历让他有了更大的学习动力,并于2019年正式入职一家广告设计公司。
“正式参加工作后我意识到,我在设计方面的能力不比别人差,我也可以像其他人一样做得很好。”刘樊说,“虽然我没有上过一天学,但我的学习能力并不差,我想让别人知道,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璀璨的人生。”
闲暇时,刘樊喜欢浏览网络科技新闻,看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给设计行业带来了更多挑战,他又有了新的目标:学习AI生成辅助设计,另外还有建模软件、视频剪辑来扩展技能。“设计本身就是需要终身学习的行业,希望可以在未来运用新技术做出更好的设计作品。”他说。
“我听说我参与过的智能网联汽车项目已经进入测试阶段,汽车已经初步具备智能驾驶功能,特别开心。”尽管吐字有些含混不清,但听障小伙胡德晨还是通过表情和动作的配合,尽力向记者表达着自己的开心。
2000年出生的胡德晨是创美助残基地的一名人工智能训练师,在工作中,他需要根据客户要求对2D图片、3D数据等信息用划线的方式进行框选、标注,并对已经完成的图片数据进行质检。
入职天津创美助残基地仅一年多,他已经参与完成十多个项目,框选标注数十万次,从“门外汉”成长为团队骨干,并逐渐承担起培训新人的任务。
“他理解力强、学得快,一般员工需要培训一个月的全新工作内容,他一周就能学会。”创美助残基地就业项目部经理马娜莎说,做一名人工智能训练师需要足够的细心和耐心,最初时,胡德晨也时常因为准备不充分或粗心导致标注错误。
那段时间,胡德晨会主动找到有经验的老员工取经。老员工带着他分析物品属性,手把手教他划线。业余时间,他又反复对照学习内容进行练习,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把错误率控制在5%以下。
“我的耳朵听不见,但我对图像和颜色更为敏感。”胡德晨说,“我希望通过努力,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有新入职的残疾人向他请教,胡德晨总会倾囊相授。“我希望让他们都明白,科技发展带来了诸多新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对体力要求更低,残疾人经过训练完全能够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