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综合)官方APP下载·IOS/安卓/手机APP下载

咨询热线:

+86-0222-22366





第六系列

学术批评范例6篇

发布时间:2024/07/18    浏览次数:

  学术批评范例6篇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术批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一、批评学生首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我认为,批评学生时首先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如果批评学生不讲究方式方法,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由不喜欢这位老师转变为不喜欢这门课程,轻则对学生今后学习道路留下阴影,重则影响他的人生。如果老师批评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适时适度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给他留足一定的“面子”.那么这个孩子的内心一定会充满感激之情,更加敬重和喜爱这位老师。他会在不知不觉之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自觉加以改正。相信,他会由喜欢这位老师到更加喜欢上老师所教的课程,在无形中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比如,曾经有位老师,当他发现班里有位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也不做作业的情况后非常生气,于是这位老师经常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说他这不好那不好。时间久了,这个学生更加厌学,竟发展为一上课就打盹想睡觉,还变得胆小怕事,见到那位老师就紧张,最后竟不愿上学了。家长无奈,只好给孩子办了转学。如果这位老师当时能选择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场合,单独找这位学生谈话,进行诚恳耐心的教育,使这位学生愉快地接受批评,注意保护一下学生的自尊心,也许就不会出现那样的结果,也不会给孩子留下无形的阴影。

  二、批评时耍注意语言的幽默感。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发现他们都特别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表扬,对学生的良好行为,及时作出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批评时,如果能将批评寓于幽默之中,那么学生会更容易接受,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在批评的过程中,语言的诙谐和幽默,会使批评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让同学在黑板上默写古诗时,有位同学写的四行诗,一边高一边矮,给人的感觉要飞上天了,一般老师会给这位同学纠正写字要写正了,别写斜了,而我却非常欣赏地说:“一行白鹭上青天……”学生一阵大笑,这一幽默的批评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愉快的气氛中明白了要将字写正的道理。

  三、批评时可采取表扬―批评―激励的方式。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在批评学生时,如果能先找到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之后对他的不足之处进行批评指正。最后激励他努力改正错误的信心,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这样学生不但容易接受,也会增添前进的动力和勇气。比如,有位学生年前年后的反差很大,年前不爱做作业,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可年后虽表现进步但仍有不足,有一天他虽上交了作业.但书写不认真,老师这样批评他:今天你及时上交了作业,真不错,比以前进步多了;如果字能再写得认真些会更好;老师相信以后你会让老师看到工整的作业。听完老师的话,这位同学信心百倍地点了点头。以后他的作业一次比一次工整认真。

  四、批评时可采取暗示加以提醒。批评学生时,有时无声的语言比说上上百句上千句更有效,他会产生微妙的效果,在适当的场合,采用暗示加以提醒时,教师应表情严肃.态度冷淡,气氛应是沉默和严肃的,使受批评的学生在沉默、严肃的气氛中领悟到自己的错误。同时,他们也会感受教师对他们的尊重。教师有时以实际行动暗示学生.也是以实际行动批评学生,在无形中让学生认识到错误。比如,上课铃声响了,教室里面一阵喧闹,这时教师走到教室门口,并无过多的语言,表情严肃的注视着全班的同学,教室瞬间鸦雀无声,这便是无声的批评。再比如,教师发现走廊有学生随手丢弃的纸屑。当着众多学生的面前弯腰拾起纸屑,丢进垃圾桶中,学生看到教师以身作则讲卫生会更加自觉。这些无声的暗示。会收到积极有效的效果。.

  五、批评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师批评学生时,给学生讲道理,要以理服人,动之以情,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应如何改正。同时要注意批评时的态度要诚恳,让学生感到亲切温暖,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从而愉快地接受批评。相反,如果教师态度粗暴生硬,学生不但听不进去,还会产生逆反心理,不管他们犯了怎样惹人生气的错误,教师都要心平气和,切不可讽刺挖苦学生,更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摘 要:大学生和大学教师是高等教育活动过程的主要因素,在大学生成才的道路上常常伴随着教师的批评,但是批评一个人要比表扬一个人难得多。而这又是大学教师不能回避的问题,所以需要每位大学教师掌握好批评的艺术。本文就是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入手,论述了大学教师如何提高批评的艺术。

  大学生和大学教师是高等教育活动过程的主要因素,他们构成高等学校的主体:大学教师是高等学校的教育者,担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他们既要是某一学科的专家,又是培养大学生的主要承担者;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对象,他们在为将来成功走向社会积蓄力量。在大学生成才的道路上常常伴随着教师的表扬与批评。表扬常被称为抚慰人类灵魂的阳光,人的天性也是“趋赏避罚”,因此几乎每个人都喜欢被表扬。但是人非圣贤,学生犯了错误怎么办?这是每个大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无法回避的问题。“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批评一个人要比表扬一个人困难得多。但是批评的目的只有一个:帮助别人进步。所以批评常被比喻为照耀人类灵魂的巨镜,它既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更是一门需要每位大学教师掌握的艺术,如果运用得当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当也会使学生产生怨恨、误解、抵触等消极情绪。如何才能运用好这门艺术呢,要先了解一下大学生的身心特征,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经过长时间和学生们相处,发现大学生普遍有这样的特点:(1)普通高等学校的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中、晚期,他们的身心发展不同于儿童、少年或青年早期,也不同于成年人,他们都有较强进取精神,强调知识的积累与才智的提升,他们追求时尚,把握潮流,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有青年人积极向上的心态,但也有迷茫、空虚、依赖和保守的特点;(2)大学生的需要比较复杂,对物质生活的需要逐渐提高,对精神需要也有较高的要求,集中于“求知、求友半岛综合体育最新、求爱”,即他们抱有强烈的成才愿望,他们希望别人能够理解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能够得到异性的注意;(3)大学生开始有了初步的社会实践经验,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了独立思考的特点,对一些观点、理论也是批判的接受;(4)大学生的情绪性方面表现出正负两极性,既有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的有热情乐观的特点,也有对心理健康起消极作用的是冷漠忧郁、情绪不稳定的特点。鉴于大学生的特点,大学教师在对学生批评教育过程中就要注意学生的身心特征,把握好批评的艺术。

  弄清问题的缘由,是教师正确评价学生的前提,同时也会避免冤枉好人。在这个环节上,教师要把握好这样的问题:(1)分清是否应该批评。这就要求老师在把握这个环节时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比如在经济学理论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对于剩余价值等问题常与老师展开激烈的争论,有的观点甚至与老师的相反。这个时候,教师就不应该批评学生,这时的批评会扼杀他们的创新精神。相反,这是学生可贵品质的表现,说明他们开始独立的思考问题了。(2)找出错误的原因,以及可能会导致的结果。只有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

  (1)要注意场合,适时适度。批评学生时要按照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选择是事中批评好还是事后沟通好。比如一些小毛病较多的学生,若是事事批评的话,学生会认为你小题大做,产生逆返心理;俗语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若任其发展的话,将来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后果。那如何做才好呢?当然具体到人到事还要具体分析。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要讲究场合,选择适当的场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比如,一位医学院的学生在药物用量的问题上粗心大意,记错了小数点,这时老师采用在课下耐心给他谈药物用错量将给病人带来的严重后果的沟通方式,肯定比在课堂上向他反复强调学习要细心的方式要好的多。

  (2)要顾及学生的面子。面子是做人的尊严的一种外部表现,保住学生的面子对学生、对教师都很重要。比如,当辅导员老师发现某位同学由于谈恋爱而荒废了学业时,有两种做法:一是在班会上点名批评;二是私下里和学生沟通。我想这两种方式会收到不同的效果,那么两种方法孰好孰坏可想而知。

  (3)要对事不对人。大学生的自尊心较强,因此在批评个人时,不要涉及其人格或者动机,否则会引起学生反感,使批评失败。只有针对学生过失的批评,学生才会心服口服。

  (4)批评方法要因人而异。对于有惰性、依赖心的学生,宜用触动式批评法;对于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宜用渐进式批评法;对于盲目性大、自我觉悟性差,但易于感化的学生,宜用参照式批评法;对于脾气暴躁、性格倔犟、容易激动的学生,宜用商讨式批评法;对于善于思考、性格内向、各方面比较成熟的学生,宜用发问式批评法。

  (5)恰当运用暗语方法。注意适用暗示的方法,对于自尊心、虚荣心较强的学生效果较好。这些学生较注重面子,因此对于问题不大的错误,可采用比喻、类比的方式,旁敲侧击,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暗示,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言行已构成或即将构成过错,要避免再犯。这种方法运用得当的话,可能比直接批评效果更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战国时的季梁听说魏王欲攻邯郸,忙劝阻道:我路见一人,要去南方却向北走,问其何故,他说他的马好、钱多、驾车的人熟练。其实这三种优势恰恰会使这人离目的地愈远。季梁这样暗语的目的就在于劝阻魏王进攻,否则离其称霸的目标也会愈远。这样既保全了君王的颜面,又纠正了错误。

  (6)注意批评和表扬的适当结合。批评和表扬都是激励学生进步的方法,如果能够很好得将二者结合,那么将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当批评学生的时候,可以先肯定其优点和成绩,这样学生觉得收到了公正的待遇,容易接受批评。当然,有时在表扬学生的时候,也可以提一点缺点,这样可使其心悦诚服地克服缺点。

  批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不可缺少的方式。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学生免不了批评,但不少教师对批评又拿捏不准,往往使批评成了学生与你对立的理由,最终把师生关系弄僵。那么,如何在批评学生时做到既保全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意见,又净化他们的灵魂呢?

  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实事求是,就事论事。有针对性地批评,不能借题发挥或夸大事实;不能把学生在无意中所犯的一次错误定论为一贯的;不能把学生出现的小错误无限地上纲上线地去认识。这种借题发挥、小题大做的批评方式,只能引起犯错误学生的反感。

  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应根据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和后果选择适当的批评场合。为了维护被批评学生的自尊心和逆反心理应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批评学生。

  针对学生自尊心强、敏感以及自我认识能力差的特点,批评要针对具体人和事。要目的明确,并指明如何改正。批评时不宜尖锐刻薄,只需点到为止,让学生知道错误在哪,如何改正就可以了。

  有的教师对班干部、亲属及一些能对自己切身利益有用的学生不批评或给予特殊待遇,这会让那些普通的犯错误的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不满。教师能否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将直接关系到批评教育学生所达到的效果。

  批评学生时要尊重学生,要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和你交流。创建师生和谐的共识平台。教师要付出真诚的关爱,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感激之情时委婉诚恳地提出劝告和希望,学生就很容易接受并付诸行动。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沉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做错了事,在被老师发现的一瞬间,心情非常紧张,等待教师的训斥,然而等来的却是教师出乎意料的沉默。他们由紧张到惊诧、脸红,心灵受到震撼,不觉自我反省,并在反省中认识自己的错误。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每个学生都会有缺点和错误,但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听表扬话,不愿听批评话。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大部分学生的优点,来反衬少数学生学习中的缺点和不足,造成一种积极进取的心里气氛,促使少数学生转入“正轨”。

  生动的故事是“一部可借鉴的历史”。当学生犯了错误,或出现某种不良的倾向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名人的奋斗史,使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热爱生活,重新振作起来。好的故事可以挽救一个人。教师如果善于用故事感化学生,则胜过千百次的批评。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是正常的,因为他们正在成长,正在经历从无知到懂事的转变。这些错误有的是因为不知而犯,有的则是明知不对却又因抵不住而犯。另外,从心理上来说,中学生正经历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关键时期,既有心理、生理上处于生长期的不成熟状况,又有急于向世人宣告自己是独立个体的渴望。因而自尊心非常强烈,常过分关注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但又由于这种不成熟状态,使得他们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犯错。通常面对学生的出错,我们都会进行耐心地引导,或者以批评的方式指出错误,督促其改正。然而也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苦口婆心地讲了半天道理,费心费力费时,但学生改变错误的决心和行动并不大,有的甚至依然我行我素,屡教不改,令人头疼。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深深感到,批评学生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学生犯错时不要急于指正批评,等待并寻找一个恰当的时机可以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学生犯了错误,做了错事后,一般都会不同程度地意识到自己的不对,在心理上会产生恐惧、害怕,并表现出种种的不自在,会偷偷地关注老师和同学的表情、眼神,也会很在意其他人提起或谈论这件事情。这种恐惧与猜疑正是学生经历错误后心灵煎熬的过程,也是对自身行为进行再认识的过程。对此,教师完全可以将他的错误放置一旁,“不闻不问”,让学生自我反省,感受着心灵的矛盾冲突,体会这种煎熬。,作为老师,在观察一段时间后,找个有利时机和学生谈一谈,静静地倾听他对错误的认识。这时学生对错误的认识,是建立在反思之后的认识,是对所犯错误更成熟的认识。如果有不足之处,教师再帮学生分析,或趁机进行鼓励,给学生一些建议,让孩子更有信心地去生活,学生就会更容易接受并改正缺点。所以,面对学生各种错误,教师要耐心等待,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反省、自悟,以便深刻认识所犯错误的原因,以求在最恰当的时机采用最好的处理方法,把学生同种错误再发生的几率减少到最小程度。

  当学生犯了错误,特别是又犯了那些“屡教不改”的错误时,我们往往会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不顾场合、不顾形象地大声斥责一通,以发泄心中的怨气。但大声斥责过后,我们会发现学生对错误的认识并没有因为教师的吼叫而有所改变,却使一些听话的学生变得更加胆小了。而且,这一声大吼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情绪,影响着上课的质量,影响着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形象,同时也损害着自己身体的健康,使大多数无辜学生成为了这些学生的“陪斗”。批评的目的是让学生改掉自身的错误,所以当这种现象发生的时候,我们不要急于处理,静静地等一等,忍一忍,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清醒自己的头脑,以便采取更有效的方法处理学生的错误。

  “人有被尊重的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学生犯了错误,但同样有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如果教师不选择时机对学生进行公开批评,或当着其他同学的面,或当着别的老师的面,或当着家长的面,对学生批评,对学生的伤害是很大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说过:“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 经常受到老师训斥的学生可能也经常在受着别人的斥责,得到赞赏的机会很少,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是多么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重呀!有人说:“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就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教师对待学生也应当如此。战国时期的官员黄喜微服私访,路过田间,看到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就大声问:“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农夫一言不发,到了地头,农夫才在黄喜耳边小声说:“边上的那头牛更棒些。”黄喜很奇怪,问他为何这么小声说话?农夫回答:“如果我大声说这头牛真棒,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我对它们的评价,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难过。”面对犯错的孩子,我们不妨学学农夫评价牛那样的不做声张,教育效果可能会更好。老师时刻保护着学生的自尊心,尊重着他们的人格,使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护,又能使他们在老师的爱护中感到自责,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纠正自己的偏差行为。

  “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位学生的心地都是善良的,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受人赞扬、受人喜欢的学生。怀着这种思想,面对学生出现的种种错误,我们就会坦然一些,再心平气和地进行换位思考之后,和学生交流沟通,教育效果就会更好。比如班上有一位十分好斗的学生,经常借着自己人高力大去欺负同学。当他在一次体育课跑步中将另一名同学推倒,造成十分严重的骨折之后,也意识到自己的不对,他心里虽然害怕,但重没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反而经常在班上摔打别人的东西。这些事情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我没有当着同学的面批评他,而是过了一段时间再找他谈话,告诉他,“老师知道你这段时间心情烦躁,所以我一直都没有说你。我也有心烦的时候,也想摔东西,但后来想一想,摔东西总归不是好事。因为东西并没有犯错误,即使摔了它,事情一样不会变好,你说呢?事情已经发生了,就让它过去吧!想想今后怎样避免犯错就行了。”后来学生流泪了,向我诉说了他这段时间的苦恼,同时也承认了他的错误,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理解学生,过一段时间再来谈错误,或许,这一段时间之后,学生早已把这件事忘了,但老师记得,他就能感到老师是多么关心他,再用理解信任的语气和他谈话,相信在学生心里一定会有所触动,也一定会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会很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批评,改正自己的错误。

  教育无小事,在教育中以“爱”字打头,注重方法,讲究批评的艺术,创设有利改错的环境,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德育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才能使学生不断认识错误,改正错误,逐渐长大。

  小学生的道德发展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道德意识才开始萌芽,因此更需要德育教师加强教育,从各个方面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在德育教育中,表扬和批评是常用的教学手段,表扬学生比较简单,也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批评则要讲究方法,否则会因为批评不当而起到相反的效果,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更需要教师的呵护和鼓励。

  在德育教学中,表扬和批评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主要是对学生外显的行为表现进行判断和教育的措施,一般情况下,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应多用表扬,慎用批评,即使是批评学生,也应该起到积极地教育意义,而不是教师发泄不满等情绪的途径。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利用批评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呢?

  批评一般是用在学生犯错的情况下,很多教师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会产生不满甚至厌烦的情绪,认为自己的教育没有收到理想中的效果,对于学生的表现感到失望,甚至面对一些一而再,再而三犯错的学生,教师会产生愤怒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自然而然地采取批评的教育方式,把自己的不满情绪直接宣泄到学生身上。由此看来,很多教师对批评存在着错误的认识,认为批评就是直截了当地指出学生的错误,严厉地指责学生,让学生在畏惧的基础上服从教师的教育。实际上,批评教育不仅包括教师的责备或者责罚,也应该包括谈心、引导等。责备容易引起学生的戒备心理和反抗情绪,如果一味地对学生的错误行为加以责备,而忽视学生的情绪,只会使学生感到反感,从而抗拒教师的指导,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应该明确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而不是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或者指责学生的不是。通过批评教育学生,应该使学生从严格要求自己的角度,或者教师对学生提出期望,并根据学生当下的行为表现做对比,通过良好行为规范和目前的行为表现出现的一个强烈反差,或者拿榜样学生的行为与之对比,是学生产生强烈的羞愧感和自责感,再加之教师或者语重心长或者严厉地谈话,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所引起的后果,再进一步通过说服教育、谈话、榜样模范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提高自我认识和反省的能力,帮助其树立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孔子强调教育要因材施教,批评教育也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内容,做到视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批评教育要坚持如下原则:

  批评的公开性是指批评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一般情况下,学校德育教育所指的公开场合是指班级内部,如果批评教育放在全年级或者全校等公开场合,会对学生的身心产生巨大的伤害。所以,公开性的批评一般不宜点明某个学生的姓名,而是针对班级或者学校的不良现象加以说明和教育,以起到警示全体学生的作用。公开性的批评,为了起到积极地教育作用,可以针对某一不良现象,展开班级内的讨论和交流活动,可以由班长组织,以班会的形式,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由此而订立班级行为准则,这样也会增加班级行为规范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使学生在心悦诚服地基础上自觉地遵守班级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批评教育的隐私性,是和公开性相对应的,主要是针对个人的不良行为进行教育,尤其是对一些性格比较内向敏感的学生,教师更需要注意批评教育要在私底下进行,切不可在公开场合故意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虽然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都比较小,但是孩子也需要教师家长的尊重,也很注重个人尊严。私下教育,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辞,谨慎使用一些批评性的或者否定性的词语,切忌侮辱学生的人格,给学生贴标签。只要教师能够对学生充满爱心,在批评教育时耐心地和学生沟通,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这样会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教师在学生中也越来越有信服力。

  批评并没有一定可遵守的原则,不同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但要注意委婉和诚恳。一般情况下,批评需要讲究以下艺术。一般情况下,教师应用与学生谈心的方式,委婉地进行批评教育很多学生一听到老师要叫他去办公室,就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尤其是小学生对教师有着崇拜和畏惧的心理,如果教师的批评过于激烈的话,会使学生害怕办公室,害怕老师,甚至不愿再去上学。因此,小学德育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实施批评教育,要注意说话的措辞和语气都要够委婉。教师可以以谈心的方式与学生诚恳地进行交流,使学生逐渐打开心扉。比如,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开头:“你最近学习情况怎么样?”“我看你最近上课状态不太好,能跟老师讲讲怎么回事吗?”以比较亲切地方式开头,如果学生能够敞开心扉跟教师交流,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那教师可以选择给学生一次机会;如果有的学生采取回避的态度,教师需要采取谈话战术,先罗列学生最近的不良行为表现,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师都看到眼里,然后再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如果学生仍然抵赖,不承认错误,教师就要严厉地指出其错误之处,并陈之以利害、晓之以利弊,希望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习惯对学校的教育管理、班级的风气以及他自身的危害性。很多学生可以有改正自己错误的决心,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关心学生在家庭或班级内的情况,帮助学生规避不良的影响,走出困境,主动帮助学生改错。很多教师容易在不了解学生的具体错误情况下,一味地指责学生。教师应该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处境,问清楚学生犯错误背后的原因。

  学术研究者的最基本要求是求证核实,追求创新。研究者在进行文献回顾的过程中,必然要采用一些修辞策略对前人的结论观点进行评价,指出其研究中的不足或空白,这就是批评性言语行为。Martin-Martin& Burgess和Salager-Meyer等的研究发现学术批评性言语一方面是显性的,针对某位学者或某种观点,指出其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是隐性的,不出现直接批评的词句,而是指出研究的空白,说明整个学术社团并没有进行该方面的研究,把学术社团作为批评的对象。批评性言语随着时间、学科、国别不同而变化。

  分为有作者调节、无作者调节与转述的批评性言语。有作者调节的批评指的是作者通过使用I,we,me等人称代词显性出现在批评性言语中,对他人的批评完全负责,见例a。相反的是无作者调节的批评,即作者不直接出现在文本中而是采用the findings, the study,等词语来表明结果的客观性,如例b。此外,作者会在文中转述他人的批评,这些批评行为与作者本人无关,是由另外的作者在另外的文献中提出的,参见例c。

  分为有人称所指的与无人称所指的批评性言语。前者指的是被批评的对象在文中被直接明示,见例d;后者指的是被批评的对象为整个的学术团体,而非某个具体的研究者,见例e。

  分为采用模糊限制语的间接批评与不采用模糊限制语的直接批评。模糊限制语是用来表达不肯定或没有十分把握的修饰成分。

  学术论文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侧重对摘要的分析。Martin-Martin对英语、西班牙两种语言社会科学领域160篇论文摘要进行研究发现西班牙语论文摘要中批评性言语的数量要低于英语论文摘要,从实施批评性言语的修辞策略来看,西班牙语学术论文摘要中更多地采用有人称所指的、直接的批评方式,而英语学术论文摘要中则较多地采用无人称所指的、有模糊限制语的间接批评,这主要是因为两种文化背景下的学术论著发表的压力以及作者与言语社团的关系不同。

  不同的学科进行学术批评时所选择的语用手段不同。Fagan & Martin-Martin对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领域学术论文中批评性言语进行了对比研究。该研究以心理学与化学两个学科为例,分别选取了论文25篇,从批评的直接、间接程度,有无作者调节以及批评的目标三个层面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化学论文中批评性言语出现频率远远低于心理学论文;化学论文更多地采用非人称的、间接的批评,而心理学论文更倾向于采用无作者调节的,直接的,针对个人、有人称所指的批评。

  Salager-Meyer等通过对1930年至1995年间发表的医学领域内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三种语言的学术论文的批评性言语进行历时的、跨文化的研究发现:首先,从历时的角度看,自1990年以后,西班牙语学术论文中的批评性言语开始采用更为掩饰的或者说英语学术论文惯常采用的“正确”(politically correct)的基调来表达对同行或前人研究的批评;与之相对,法语学术论文中的批评性言语历时变化不及西班牙同行明显,但也在慢慢地、持续地向间接批评的方向变化。其次,从跨文化的角度看,西班牙、法国的学者对于批评性言语的使用要比英语学术论文学者频率高,而且更多地采用直接的批评方式。与其他语言相比,英语学术论文更多地采用间接地、多用模糊限制语的方式进行非针对个人的批评。

  如今信息的便捷增进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通过对国际学术论文批评性言语的研究,发现他们在信息呈现方面的惯常做法,可以帮助国内学术论文作者了解国际刊物的写作规范。同时有助于提高国际交流人员及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论文写作水平。国内对于学术论文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语类分析层面,较多地关注立场语、模糊限制语和评价资源的使用,对于学术论文中批评性言语的研究却很少,仅有的研究也局限于学术论文摘要这一语类。因此关注学术论文的批评性言语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Copyright © 2018-2028 半岛·体育(综合)官方APP下载·IOS/安卓/手机APP下载 版权所有      黔ICP备18003557号-1
电 话:+86-0222-22366 手 机:08663022900
地 址:广东省半岛·体育(综合)官方APP下载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