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艺术与设计教博会在沪举行 立体呈现不同教育体系下“艺术创意”东方网记者熊芳雨11月19日报道:第四届“FutureLab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以下简称“教博会”)在上海西岸艺术中心B馆举办。新兴技术对现代艺术教育有何影响?在教博会现场,来自中国美术学院、巴塞尔设计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等多所国内外高校的学生作品,为观众更立体呈现不同文化和教育体系下的艺术和设计教育。
本届教博会延续了前届对教育和创意领域趋势的探讨,特别聚焦青年艺术家,鼓励他们在不断融合的环境中保持独特性并坚守对艺术的热爱。作为首席合作伙伴,大华银行连续四年为教博会提供大力支持。
“所有的故事都是真的,不是发生在这里,就是发生在那里。让我们先来理解身边的故事,因为你们的每一个家庭,只要上溯三代,就是一部中国现代史”…2015年中国美术学院成立媒介展演系,其中“事出有因:家庭编年史课程展”参与了本届教博会,以2018级到2021级的79位本科生的家庭编年史课程产出作为主体展示内容,根据西岸艺术中心B馆空间条件,对课程展进行了梳理与整合。
在一个巨大的橘色盒子中,有家庭场景的微缩模型,边上附着简单的“大事记”时间表,讲述着一段段家族史。往里的空间还有与家庭场景微缩模型对应的家族编年史剧集大纲、家族照相簿、家乡情景渲染图及家乡城市地图等多重讲述。
家庭家族家乡,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用微缩景观布置他们心中的老家。在展览中,一个个被放置在华丽凿花画框中的微缩场景,让每一个家充满了欧洲古典油画的仪式感和叙事性,也让人对场景背后的家庭故事充满了好奇。1997年生于北京的陈书阁,把家庭场景定格在“陈记拉面”的面馆中,柜台上垒着高高的碗,旁边的餐桌和塑料椅子证明着面馆正在营业中。还有2000年出生于福建的高泓烨,家庭场景是家里的厨房,老旧的塑料吊灯下,木质桌子紧挨着厨房灶套和洗水池,陈设摆放都是20年前的格局布置。
“现在的同学们年龄都偏小,大家阅历和阅读都很有限,为了避免创作中那种无效的虚构游戏,2015年媒介展演戏成立,我就将编年史作为工具引入课程系统”,媒介展演系主任牟森告诉记者,这门课程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三个核心能力——认知客观对象、梳理结构和表达情感的能力。学生需要重新了解和看待自己的家庭、需要规模和长度的把握,以及将情感放到作品中半岛综合体育官方网站。
教博会现场,一座骶骨长出尾巴的人像雕塑作品吸引不少前来观展的公众和国内外艺术院校的师生们驻足。这是由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带来的作品《浮游进化 G=1.62N/KG》,也是学院思辨设计和生物设计课程中的教学实践案例。
记者了解到,该课程的作品基于生命科学和材料生态学交叉融合的背景,将生物学思维导入设计方,通过“微观生长实验室”“生物计算实验室”“设计思想实验室”等环节,完成计算型形态生成、生长性材料合成、生物性智造实验和人造生命体的实践,从而提出未来设计主张和预见性架构,并尝试探讨“当未来人类不再保留人类的形状,我们该如何经历形象、物质和概念的转变”这一设想。
还有瑞士巴塞尔设计学院,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持续影响着国际平面设计界。近年来,现代主义设计教育的传统模式在瑞士的大学系统内得到了更新,学院此次来沪参展的展览“Basel Graphic Design Reimagined(重构巴塞尔平面设计)”,在展现平面设计历史与传统的同时,也试图重塑21世纪数字时代的“瑞士风格”,展示学院历年来的平面设计大师们的代表作以及现任师生、校友们的设计作品,涵盖海报、字体、书籍设计等新媒体、新技术广泛参与的品类,为国内观众展示最新的瑞士设计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