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综合)官方APP下载·IOS/安卓/手机APP下载

咨询热线:

+86-0222-22366





第六系列

批评的艺术范例6篇

发布时间:2024/06/14    浏览次数:

  批评的艺术范例6篇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批评的艺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表扬人人喜欢,批评个个厌烦。但是学生犯了错误却不能姑息,适当的批评对于改正学生的错误、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批评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必要的。在错误面前如何让学生正确接受批评,这无疑给教师出了一个难题。所以批评学生是一门很高的艺术,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当不断探索,提高批评的艺术水平。下面我就谈一谈在工作中总结的一点批评的艺术经验。

  1.善用幽默语言批评。用严厉的粗暴的语言批评学生,学生不容易接受,而且还会产生抵触情绪,不但不接受,而且会和老师对着干,帮助学生的目的没达到,可能会使学生离正确的轨道越来越远,师生关系也会很紧张,而恰当的批评能使学生乐于接受,能愉快地自主地改正错误。例如:对待上课经常睡觉的学生,以前采取严厉的方法来制止,但效果都不好。于是我想,何不用一下幽默的方法,上课时,我对学生说:“从现在开始,我准备在班级搞一个活动,挑选班级四名最愿意睡觉的学生,给他们命名为班级四大觉(教)主,然后广为宣扬他们的事迹。”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那几个平时喜欢睡觉的学生也顿时精神起来,整个一节课,同学们注意力非常集中。在课下,学生们也说,可千万别做这样的觉(教)主,以后的课堂睡觉现象基本杜绝。可见,幽默是多么好的批评手段。

  从教书育人的角度来讲,“批评”天然就是班主任甚至科目教师的“权利”,这种权利自古至今也从未废止过,这种权利是一名老师正确引导学生的责任需要。教育部的该项规定是旨在对那些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班主任提出的职业要求。批评教育学生是班主任的职责所在,放弃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就是不称职的表现,是种失职行为。不是说学生难管,班主任就可以不管,而是必须管。

  教育部的规定,仅仅是班主任有权采取“适当的方式”批评学生。那么什么是“适当的方式”?教育从来就是一门高深的科学,是一门奥妙的艺术。班主任即使行使正当的批评教育权利,也应当具有科学的精神、艺术的气息和温馨的体贴,更何况面对的是世界上没有的第二个完全相同的人。采取适当的方式批评教育学生,每个班主任的理解和实施是有差别的半岛综合体育登录入口,不过用“艺术”去行使“权利”,更能实现教育权利的有效性。

  爱是教育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是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作为一名教师是应该给学生多一点爱。特级教师张爱姣又说:“好生要严爱,中等生在关爱,差生要偏爱。”可见爱的方式又是多种多样的,表扬、鼓励学生固然是一种爱,但并不是所有的表扬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些表扬甚至会起反作用。相反,有时恰当的批评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批评也是一种爱,是一种更深沉的爱。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批评,时机不同,效果则不同。那种一见到学生有了问题,老师的气就呼地上来,劈头盖脸地一顿发泄,大多是无效的批评。只有把握批评的时机,适时疏通思想,才能防微杜渐,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人在情绪激动时,往往偏执己见,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此时的一些想法与行为也会显得极端,并缺乏理智。倘若老师在学生这种情绪下实施批评教育手段,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还会火上加油,造成“顶牛”现象,最后连老师也被牵入其中,原有的问题未解决,又产生新的问题。只有设法使学生的兴奋平静下来,再进行批评教育,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有一次,笔者正在办公室备课,学生小周哭着来报告:“班长骂我是聋子。”其表情甚是委屈、激动(因为小周的听力不好,一直戴一个助听器)。笔者喊来班长,而班长也是理由充足,十分委屈:“他自修课说话,警告他,制止他,他还是说话,他不服从管理,当然要骂他。”对此怎么办?倘若各打五十大板,他们都会固守自己的委屈,肯定是口服心不服,收不到好的批评效果。于是笔者说:“老师会把问题处理好的。”笔者叫小周先回班看书,留下班长跟他谈谈班级工作,了解近期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待他心平气和之后,笔者对他讲,“作为班长能随便骂人吗?同学不服从管理固然不对,但你不能因为他错也跟着错啊!班长应以内涵服人,而不能以粗暴服人。”经教育,班长承认了错误,并表示要向小周道歉,笔者又找来了气息已平的小周,双方承认各自的错误互相道歉,握手言欢了。

  一般情况下不适宜在公共场合指出学生这样或者那样的不是,当众揭学生的短处,会使学生无地自容,抬不起头,产生逆反心理,不接受教育。就可能发生的对批评不服的“顶牛”现象。

  在一次“三项竞赛”总结班会课,值日班长在总结各组打扫情况时,点名批评了第一小组小赵同学。没想到小赵同学“嚯”地站了起来,直着脖子大声叫道“你们不要血口喷人!”可能是他又意识到笔者的存在了,立刻坐了下去,低着头一言不发。笔者想,当即给他一顿批评,他是不会接受的,即使真是他错,也会一错到底,不如先冷处理。课后笔者把小赵同学叫到办公室,直接告诉了他为什么不在教室里批评他的原因。他忸怩了一会,脸红耳赤地道出实情:“那天是我没有把包干区打扫干净,给学生会扣了分。可是当着那么多同学我如果承认多没面子。”对此,笔者肯定了他还是能正确判别事物的对错,也严肃批评他因为自己的虚荣心而产生的不正确言行。经过笔者的批评教育,他主动提出第二天自己在全班作书面检查并在下一次值日中,自己多做些事情,以弥补自己的过错。

  任何教育影响的效果,都以它落在什么样的心理基础上为转移。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学生个性差异是很大的。一般来讲,外向性格的学生犯了错误,过轻的批评,如隔靴搔痒,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性格内向的,略重的批评往往使之痛不欲生,极大地伤害其自尊心。同样的错误,批评也应有针对性,要区别对待。只有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以及个性特点,采取与之适合的批评教育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有一次,班里的小朱同学和一个老师在课堂上“顶牛”,拒不接受老师的批评。笔者找这个学生谈话,由于此时他有一种逆反心理,加之他的倔强性格,笔者强迫他向老师认错,显然不是最佳办法。考虑到小朱同学性格虽然倔强,可讲起道理的时候是一帆风顺。所以笔者设法选择了一个较好的角度,笔者先表扬他以前尊重老师的种种行为,事实上也是如此。这样便在他心田里注入了兴奋剂和镇定剂,为使他接受批评准备了良好的心理状态。接着,再指出他这次不尊重老师的错误,进而讲道理、摆事实,引导他认识错在哪里,使他明白为什么是错的。最后,他高高兴兴地去向那位老师认错。试想,对这种比较倔强的学生,如果不是从表扬的角度而是从批评的角度去处理他,那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

  学生自尊是一种个人要求受到社会、集体尊重的感情,青少年学生这种心理需求特别强烈,但往往比较幼稚。教育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过多的、过重的或不恰当的批评指责,常常使学生丧失或缺乏个人自尊心,以至于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老师在批评教育过程中,要特别爱护学生的自尊心。

  老师批评学生的语言,是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向正确方向前进的心理刺激素。“直来直去”虽然很坦诚,但如果在批评的时候使用不当,会让学生觉得很不尊重,不但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可能引起老师与同学之间的隔阂。以下是几种典型的不当用语:

  (1)挖苦式批评。中学生在思维、情感、价值观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希望得到他人尊重、理解和帮助的愿望非常强烈。班主任若随意地对学生进行挖苦,则只能严重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极有可能使强烈的自尊心转化为消极的自卑心理与逆反心理,造成学生对班主任的心理防御。

  (2)比较式批评。有的班主任喜欢说:你看看某某某学生,学习成绩那么好,再看看你的成绩,总是拖班级后腿。这种谈话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警醒学生,激励学生积极进取,获得好成绩。然而,这种比较式谈话如果运用得过多、过滥,很容易使效果走向反面。

  (3)要挟式批评。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与非学习任务繁多,有的学生学习习惯又比较差,故有时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班主任若就因此大发雷霆,对学生批评道:必须在某某时间内完成作业,如果完不成,则要如何如何。这种“限期整改”的谈话方式只能拉远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学生之心虽然纯真,但在他做了错事之后,往往因为紧张和害怕,而将其心灵的窗户紧紧地关闭上了,唯有老师送去感情的春风,学生那封闭的心灵之窗才能为你而洞开。所以对于犯错误的同学,老师要从内心去了解和懂得他们,给予的批评必须融入一种情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真爱”,那么这种感受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相反,如果我们的批评等同于一种暴力,那么孩子的心是瓷器,打破后留一地狰狞。老师对学生使用暴力,等于在学生心里播种暴力。

  小陈是笔者班里一位非常特殊的同学。单亲家庭,人相当聪明,但是就是不读书,而且母亲也管不住。他以前经常上网吧,甚至旷课。这样的学生如果靠训斥只能越训越皮、越训越没自尊心。得知内情后,笔者就从沟通师生情感入手,主动和他多谈心,从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关心他,每当他犯错误时,笔者总是心平气和地和他谈话,帮他分析危害。他看到笔者对他不嫌弃,较耐心,就对老师慢慢亲近了,于是笔者用感情的缰绳套住了这匹不驯服的“小马”。渐渐地,笔者觉得他把笔者当亲人一样看待,有什么想法先和笔者说,想干什么先征求笔者的意见。

  犯有错误的学生,老师对他们如果只是批评、指责,他们常常主观地认为老师轻视、厌弃自己,有必要通过表扬唤起自信心,通过真诚的信任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善意和真心,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隔阂。这时的批评,对学生而言就是一种鼓励。

  《中国艺术批评史》最为突出的特点,是首次系统地梳理出了自先秦至“五四”时期,在中国艺术发展的各个阶段中艺术批评思想的传承流变的过程,即“以中国朝代更迭的通常分期为经,以特定朝代里的艺术批评现象和重要的艺术批评家为纬,对艺术批评‘史’进行梳理和研究”,[1]成为国内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全面的中国艺术批评通史。之所以如此定位,是因为以往的一些关于中国艺术批评史的研究,往往是各种门类的艺术批评史,如绘画批评、音乐批评、舞蹈批评、书法批评、戏剧批评、设计批评等的大拼盘,而本书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研究路径,编著者从数千年的中国艺术批评思想中抽取出一些普适性的命题、范畴、观念等,并描述出这些命题、范畴、观念在几千年中国艺术的发展中演化嬗变的历程,力图寻找出中国艺术批评观念的共同规律。应该说,这正是艺术学学科研究的基本理念,正如作为学科创始人的张道一先生在十几年前所明确指出的那样:艺术学的目标并非仅限于归纳各门类艺术的特质,而是要总结出整体艺术的规律,[2]凌继尧的《中国艺术批评史》正是遵循着这一理念,灌注了东南大学艺术学学科长期的理论探索与研究积累,最终取得了如此丰硕的成果,成为近十多年来中国艺术学学科理论研究的重要突破。

  除了成功地实现艺术学研究的基本理念,撰写出一部反映整体艺术规律的艺术批评通史外,凌继尧的《中国艺术批评史》在中国艺术批评史研究领域还表现出十分显著的特点,其中最为显著的,是新的理论模式、理论范式的创造性的运用。首先,《中国艺术批评史》的写作,与传统的偏重文献史料考证的批评史论著表现出了相当大的差异,它更重视对历史现象、古代文献的新的阐释,而这一特点的实现,是通过理论模式、理论范式的创新来完成的。作为国内著名的艺术学家与西方美学研究专家,凌继尧教授对于西方美学理论、艺术批评史都有着精深的研究,因此能够站在世界艺术整体发展的高度,从比较的视野来深刻把握世界艺术现象的规律,并力图借此建构出新的研究模式与理论范式,以之归纳中国数千年艺术批评思想的发展脉络,并做出全新的诠释,这在《中国艺术批评史》中得到了全面的体现。如在第四章《<周易>的艺术批评思想》中,编著者在谈到《周易》中的“观物取象”和“观象制器”命题时,将其与亚里斯多德对事物的分类及看法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国古代的造物原则使形而下的器荷载形而上的光辉”。[1]

  在第十二章《主体的关切:唐前期艺术批评思想中“人”的向度(上)》中,编著者则从“主体的关切”的视角来审视李世民、李嗣真、王维等的艺术批评思想,认为唐代的艺术批评思想是从“人的向度”出发,因此“唐前期的艺术批评充盈着尼采酒神式的生命沉醉”的特征,[1]其中在分析李世民创作的《秦王破阵乐》时,编著者完全采用主体、客体、接受美学等理论来分析李世民的“悲情在于人心,非由乐也”的艺术观念等。[1]这一研究理路与方法的探索,成为《中国艺术批评史》写作的一大特色。其次,本书着力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研究视角来考察中国的艺术批评,如在第三编《唐宋艺术批评思想》中,编著者充分吸收了来自于日本汉学的“唐宋变革”的历史研究命题的核心理念,并以此角度来分析阐释中国艺术批评思想史的唐宋变革。编著者明确说明:“本书所论述的‘唐宋变革’侧重点不在于宋代‘近世说’还是‘中世说’的历史分期问题,而侧重于转折内容及原因方面的探讨。即着重对‘安史之乱’前后,艺术批评思想史在内容上出现的大的转折变化予以论述、阐释,并综合现有的各‘唐宋转型’论的有关知识作为背景,融合到艺术批评思想史的研究中去。”[1]应该说,这为唐宋的艺术批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从而使研究视域宏阔,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诸多唐宋艺术批评研究中的难点、盲点,对中国艺术批评史的研究做出了突破。

  实际上,凌继尧教授的《中国艺术批评史》对理论模式、理论范式的创新背后,蕴含着构筑新的中国艺术批评史体系,对中国艺术批评做出全新阐释的宏伟的理论设想。应该说,寻找中国的艺术批评规律,与寻找中国化的理论话语、理论范式,对于中国艺术史家们来说,是其一贯的理论追求,尤其在寻找适合中国现象的民族化的理论话语方面,花费了几代人的心力。以张道一、凌继尧等先生为代表的东南大学艺术学学科团队,正是在前辈学者工作的基础上,把自己的至高目标定位为创立纯正中国本位的艺术批评话语,并在这一方面做出了相当程度的努力与尝试,表现出强烈的民族化的理论诉求。他们的研究,在理论术语、范畴等的制定上努力贴合中国现象自身的特点,始终竭力避免简单套用西方的理论观念,尽量化用中国传统艺术批评的范畴加以改造,为我所用。此外,在述学风格上,他们也在竭力避免食洋不化的八股习气,不是构造出一些晦涩难解的理论术语、观念系统,让人震慑于其理论话语的玄奥,观之头晕目眩,读后不知所云,而是有意识地追求以浅近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理论洞察,以之构建中国艺术学理论系统与观念范畴,应该说这一特点在本书中得到了充分彰显,编者在前言中坦言,本书在写作上追求“有深度的通俗”,“‘有深度的通俗’完全不同于肤浅的通俗,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前者耐读,值得反复玩赏,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滋味,通俗的文字中蕴含着大量的知识点和信息量”。[1]

  当然本书现有的探索,与东南大学艺术学的学科团队追求的至高目标相比,仍有着一定的距离,尚有很大提升空间,这较为明显地表现为,这部《中国艺术批评史》尚不能完全避免搬用西方的理论范畴、观念架构等分析观照中国古代艺术批评现象、归纳艺术批评发展规律,如书中提到唐前期的艺术批评思想时,认为“在感性的昂扬中,唐前期的艺术批评充盈着尼采酒神式的生命沉醉。舞蹈的身姿、书法的骨力、绘画的情性,都彰显着对大写的‘人’的华丽赞美”,[1]其实唐前期的艺术特征,深受佛教及西域文化深刻影响,因此过度套用西方理论来阐释,并不一定能真正揭示其特征及价值。应该说,不能摆脱使用西方的理论范畴、观念架构等来分析观照中国的历史文化及艺术现象,是一个多世纪以来各类中国史写作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的问题,对此陈寅恪先生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1930)中对中国学界善意的提醒,是需要我们不断警醒、时时注意的,陈寅恪以中国哲学史写作为例,实际是有普泛的针对性,“近日之谈中国古代哲学者,大抵即谈其今日自身之哲学者也。所著之中国哲学史者,即其今日自身之哲学史者也。其言论愈有条理统系,则去古人学说之愈远。此弊至今日之谈墨学而极矣”。[3]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虽然批评不管对谁而言,都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在大量的教育实践中表明,纯粹地表扬与奖励,促进孩子成功的只是个案。在教育过程中,批评教育学生,也是教育的重要手段。老只要能正确地对待批评,也可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敢于批评,更要善于批评,讲究批评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乐于接受批评,更好地规范行为,健康地成长。

  对于孩子的批评,你不能单纯地指责他,如果脾气倔强的孩子,那么这类批评将是空空的,孩子不仅不服气,还存有逆反心理,甚至跟你唱反调;如果是胆小自卑型的,那会给孩子造成心灵伤害。如果你的批评指出了孩子存在的错误,让他明白这样的错误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引导他以后应该怎样做。甚至对待性格不同的孩子,批评的方式和语气也应该有所不同,那么你的批评不仅不会伤害孩子,孩子也会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今后会朝着心中的目标改进。

  孩子犯了错误,虽然老师也是出于真心,对孩子犯错所造成的后果很生气,但面对孩子,我们不能失去理智,对其不能怒斥,相反,应该冷静地、语重心长地帮孩子分析这样做的不合理,帮助孩子选择聪明而有效的方法来改正。怒斥或许是你心中一时生气,对于孩子来说,或许是一时镇住,但效果不一定好,批评要让孩子从错误中反思,从而明辨是非,提高自身素养。

  在批评中,面对一些好胜的学生,我们可以换换方法。可以用激励的方法鼓励孩子,能不能朝着目标奋进,甚至可以和孩子来个君子协定等。只要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我们老师应该在批评这个环节上下点功夫,更应该让孩子明白老师的批评都是为了自己,是善意的。我想孩子应该也会乐于接受的。我们班有个女生,是个单亲家庭,父亲因为工作繁忙,疏于对她的教育,一个寒假,小姑娘的作业一个字也没有,开学后,作业也有时不做,很是随意,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都找到我这个班主任。基于对孩子的了解,我把她叫到办公室,担忧地罗列了她最近的表现,提出了她不做作业的事实,询问原由,她低下了头,一声未吭,面对她的沉默,我了然于胸,有些难过地对她说:“以前的你,虽然成绩不是名列前茅,但从来没让老师操心过。”我看着她停顿了会儿,“老师知道你一向是个懂事聪明的孩子,明白只有勤奋才能有所收获,接下来会好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是吗?”看着她点头,我又询问道:“寒假作业我给你两个星期,每天完成一点,能否接受?如果有问题可以先提出来,我和你一起解决。”这个女孩还是很好强的,在我的帮助下,慢慢地改变着,虽然有时还有反复,但与原来相比,有明显进步了。

  我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写过一段话:“制药厂已经把许多良药制成了糖衣片,许多过去极苦的、难吃的中药也加上了蜂蜜和香料。人们越来越欢迎甜口的良药。如果我们教育学生还停留在忠言逆耳、良药苦口的传统观念上,就落伍了,就不受欢迎了。”有些学生,对于老师直接的言语批评是很难接受的,那么我们可以在我们的“批评”外面也包裹一层糖衣,让学生在表扬中接受批评。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担任育才小学校长时,用奖励孩子四块糖果的方法,表扬孩子的言行,一层一层地剖析孩子的行为,最后让孩子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就是一种高超的批评艺术。

  语言表达的艺术技巧在批评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对同一个学生同一件事,由于教师所使用的语言不同,表达的感彩不同,其批评的效果往往不一样。我们的学生在接受批评的时候,往往爱产生抵触的心理,反抗的情绪,很大程度上与教师批评的语言艺术有关。因此,教师要增强批评的有效性,就要提高语言表达的艺术技巧,增强语言的说服力,感染力。具体的讲,在批评学生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心理学家认为,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特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们在教育和批评学生的时候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他们的个性特点,用不同的方式批评。如,对于性格活泼外向的学生,可以直接指出其错误,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对于善于思考、性格内向的学生,可将批评的信息,以提问的方式传递给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有所意识,并加以注意;对于脾气暴躁、容易激动的学生,最好以商讨的方式,平心静气地使其在一种友好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批评意见;对于有惰性、依赖心的学生,批评时措辞可以尖锐些,语调可以激烈些,但绝不能讽刺挖苦、肆意辱骂;对于自尊心很强又“爱面子”的学生,则应以单独聊天的方式进行批评,并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让其在与老师平等交谈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于盲目性大、自我觉悟差,但易于感化的学生,宜借助他人的经验教训,运用对比的方式烘托出批评的内容,使被批评者感受到客观上的某种压力,促其自我反省;当被批评的错误具有代表性,批评一人可以教育全班学生时,我们可以公开批评,以起到对全班同学“敲警钟”的作用。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言。”因此,用表扬作为批评的铺垫,不失为一种良策。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学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还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的公正。使用这种方法,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从后进生身上找到闪光点,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表扬要恰如其分,不夸大其词,也不轻描淡写。在我的班上有位性格暴躁的后进生,经常跟同学打架。我仔细分析了他的问题后,认为他个人品质不错。在一次上课中,他又与一位同学发生了冲突,这时候我没有批评任何一个人,而是有意识地对全班同学说:“某某同学做事雷厉风行,敢于承担责任;他还喜欢帮助别人,很有正义感。只是他有的时候冲动了一点,如果他遇到事情能够冷静想一想,采取比较好的办法解决,而不是靠打架,那么他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了。”当他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小脸通红,满是惭愧。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在我的课堂上动辄就发脾气。

  1.个别批评与当众批评。能个别批评解决的事,决不当众批评。尤其是对自尊心强、脸皮薄的学生,更就如此。对于一些错误,当众批评后对全班同学造成消极影响的,更不能当众批评。当然,当众批评也是不能废弃的,对有些错误,当众批评之后,能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还是要选择的。

  2.点名批评与不点名批评。在很多时候,我们对事不对人的批评,甚至旁敲侧击,就会产生较好的效果。尽量少用或不用点名批评。当然,有时我们虽然没有点名,但大家一听就知道批评谁,这样也很容易引起逆反心理,我们一定要注意,谨慎使用点名批评。

  3.商讨式批评与发问式批评。对于反应灵敏、脾气暴躁,否定心理表现明显,行为常为情绪所左右,而情绪又多易为言语所激发的青少年学生,商讨式批评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比较缓和,我们以商讨的态度把批评的信息传给批评对象,易于为他们的接受。而对于善于思考、性格内向、各方面比较成熟的青少年学生,因为他们一般都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头脑比较有条理,对自己的过失多数情况下都可以自我醒悟。如果我们在交谈时,多设计一些他们接受的问题让他们思考,让他们觉悟。这样不仅能加深相互理解和信任,也能避免正面交锋。当然,商讨式与发问式并不是对立的,我们也可以综合运用两种方式。

  批评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暗示批评、渐进式批评、外爆式批评与内爆式批评等等。这里只是举例,是为了说明我们在进行批评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准备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每个幼儿都不可避免地会犯一些错误。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其特殊的一面,他们的心灵比较稚嫩,没有社会经验。粗暴的惩罚不但会伤害幼儿的身心,还可能改变幼儿的人生道路。因此对幼儿的批评要讲究艺术。

  幼儿犯了错误,对其提出受到批评的原因,帮助幼儿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时,不能过度批评幼儿,甚至翻起幼儿的旧帐,这样容易使幼儿幼稚的心受到伤害,容易形成畏惧、惊慌、自暴自弃等不良个性。

  第一种就是“打”和“拉”的方法。在批评犯了错误的幼儿时,可以先对幼儿 的“闪光点”给予肯定,然后指出做得不对的地方,让幼儿知道你并不是总看到其不对的地方,好的地言也能补看到,这是“打”和“拉”的方法。我常听同事们抱怨:“我们班那个调皮鬼,天天都挨批评,可他就是改不了。”我一听到这种话,就想到“常常批评”而没有效果,也许他们每天都是用同样的“台词”在批评孩子,没有效果也就理所当然了。有关研究表明,一直持续一种相同的刺激在心理上很容易产生一种“不敏感”,到后来也就感觉不出那是一种刺激了。调皮儿童本身就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如果教师每次批评的话都一成不变,他们就会当作耳旁风;老教师批评的话换成另一种说法,或许能给他们一点新鲜的刺激,从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种就是冷处理的方法,即采取冷落或沉默的方式,让幼儿知道由于自己犯了错误,才惹你板着脸或不理睬,这样可以使幼儿自我反省。有些幼儿的逆反心理特别强,当他做错理时,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训斥和责骂,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这就如做母亲的对着大哭的孩子歇斯底里地吼叫,只会让孩子越哭越大声一样。本来孩子要是做错了事,便知道会被教师责骂,这个时候,如果和他的“预期”结果相信反,教师并没有责骂他,甚至只是保持沉默,不理睬他,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起来,自己会把犯错的地方重新再思考一遍,这样,给孩子一段时间冷静一下自己的头脑,过些时候再与他交谈,因为孩子己经检讨过自己的过失,所以就能坦然接受老师的意见。

  第三种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这种批评较缓和,要求批评者平心静气,以温和的口吻进行说服教育。适用于反应快、脾气躁、情绪易被激怒及那些“吃软不吃硬”的犟幼儿。例如班上有一位小朋友不小心摔了一跤,班上其他小朋友哄然大笑,你可以用“幸灾乐祸”这个成语批评哄然大笑的幼儿,解释“幸灾乐祸”这个词的含义,就是看到别人碰到困难,比如摔了一跤,不但不去帮助他,反过来还去笑话他,用这样的道理去批评幼儿,既能使幼儿知道这种行为的错误,又能使幼儿知道别人困难时应当给予帮助而不嘲笑。

  第四种方法是注意使用身体语言,当批评幼儿时,你应当眼睛正视幼儿,握着他的手或抚摸着他的头,这样能够达到恩威并施的效果。一方面对他批评,另一方面用身体语言表达你对他的关心和爱护,使幼儿认错的勇气大大增加。

  有一学者去美国视察回来,说了一段语重心长的话:“美国幼儿教师骂人方式实在非常高明,绝对不像我们某些老师只会大吼大叫。他们常常自己先蹲下去,和孩子的眼睛齐高,然后慢慢地牵着小孩子的手,开始温柔的说活。这时,小孩子对老师的这种姿势,都会觉得不可思议而新奇,对于老师说的内容自然会听得很清楚。”这个方法之所以能发挥效果,主要是“这一蹲”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距离,而且从心理上使幼儿和教师贴得更近了。尤其对于调皮儿童,他们更希望自己能得到教师的亲近,当教师蹲下来和他的视线交流处在同一高度时,他们觉得教师是多么的亲切可爱,自然而然地,你训诫他的话也就很容易听进去了。

  第五种方法是鼓励的批评。有些幼儿自卑心理很强,对他们的要有层次,逐步深入的批评,不能急于求成,而要耐心等待,批评话语要带有鼓励性语言,还要抓住他们的优点,不断启发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如果直截了当,语调激烈,反而会使他们自卑心理加重。比如幼儿写数字不好或老是写错,切不可用夸赞别的幼儿来贩低自己本己有自卑感的幼儿,你可以说:“你写错了没关系,多写几遍肯定不会再写错,你写字的态度很认真、姿势也很正确。”对他多关爱多帮助多鼓励,在关爱和鼓励中提出批评。

  也就在于是说批评幼儿要注意时间、地点和场合,对不肯认错的调皮幼儿,由于他人们自我意识较薄弱,事实不摆在眼前一般不肯轻易认错。幼儿初次犯错时,要及时批评,绝不能因为某种原因而姑息迁就。同时要允许幼儿反驳,以便明白他们的思想,批评时才能有针对性,及时批评不但使这些幼儿在错误面前心服口服,还可以有效地纠正他们对待错误的不良态度,对有些较文静的幼儿,当着许多从或外从的面批评幼儿,就会刺伤幼儿的自尊心;如果吃饭时批评或惩罚幼儿,会影响幼儿进餐情绪,不利于消化,影响身体健康;睡觉前批评或惩罚幼儿,就会会幼儿郁闷而寝,影响睡眠,甚至会形成失眠等不良毛病。

  主管: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青年学院中文系;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18-2028 半岛·体育(综合)官方APP下载·IOS/安卓/手机APP下载 版权所有      黔ICP备18003557号-1
电 话:+86-0222-22366 手 机:08663022900
地 址:广东省半岛·体育(综合)官方APP下载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