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人才从“新”出发 激活乡村振兴新力量丰收的季节方至,浦城县管厝乡溪南村的芋仔地便摞起了采收的筐篮。周文波正在田地里忙碌着,将村民们采摘分拣后的芋仔分别仔细检查并称重,以确保产品的质量。近年来,管厝乡将人才培养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不仅培育了一批技术“过硬”的乡土人才,也吸引了不少“新管厝人”回乡创业。
这是周文波回到管厝乡的第15个年头,2008年,背井离乡的周文波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离开工作生活了五年的广东,回到管厝乡溪南村创业,并从此与农业结缘。由于缺少相关技术经验,周文波在创业初期先后尝试了泥鳅、黄鳝的养殖,但都以失败告终。他愈挫愈勇,2014年开始,周文波不断探索“适合本地种养的产业”。幸运的是,在田间地头的一次次摸索尝试之下,他总结出了“芋仔+玉米”的轮种模式,进一步提高种植产量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保证质量。一批批口感软糯的芋仔深受青睐,主要销往浙江和江西等地。2022年一年里,周文波共种植约200亩的本地品种芋仔,总产量约60万斤,产值高达200万元。
对于当地村民来说,“田地是他们的生存之本”,芋仔的成功种植让他们的生活有了奔头,也为他们带来了致富之路。周文波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以雇工劳作的形式,让溪南村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就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带领全村村民共同致富,拉动家乡经济。
周文波的经历正是近年来管厝乡的缩影,管厝乡以建设“整乡推进乡村振兴”试点为载体,按照“党建引领、文化赋能、筑巢引凤”的总体思路,围绕“俊波故里 闽稻祖地”发展定位,探索出了一条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
大学本科毕业的张丽,是一位职业画家、平面设计及广告从业者。2021年,机缘巧合之下,她参与了党溪村“四同”体验项目平面设计工作。一到党溪村,张丽就被优良的生态环境与河道旁无数充满灵性的石头深深吸引。对于古人来说,石头是记录事件的“笔记本”,而对于张丽来说,石头则是挥发想象力的绝佳载体。
平平无奇的石头为张丽提供了无限的创造空间,也在她心中埋入了一颗“留在党溪村”的小小种子。她希望能够融合家风感悟与美术绘画创作半岛综合体育下载,让这些沉默的石头成为“会说话的石头”。于是张丽主动向乡党委、政府建议开展相关美术体验活动的计划,在赋予石头新生命力的同时,将党溪村的自然资源转变为产业资源。
2022年,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位于茶坪的一座闲置旧民宅经协商租用后被改造成“石头彩绘工作室”。在张丽和各方的努力下,工作室启动以来,已成功开展了三十余场集中彩绘活动,组织了多次书画笔会与写生采风活动。毫不起眼的石头在此“摇身一变”,“披”上鲜艳的颜料外衣,被赋予了独有的生命与色彩。
小小的石头彩绘为管厝乡打响了知名度,这里不仅吸引着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市委组织部等十多个市、县直单位机关党日主题活动;县委党校科级班、中青班;团县委青缘活动等团体活动也都到此学习体验。人们在创作中融入乡野,贴近自然,同石头“交流”,与天地“对话”。张丽的小小工作室为络绎不绝的游客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也为管厝乡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溪人”,张丽怀抱着宣传家乡、弘扬家风的目标,肩负着带动当地石头彩绘产业的责任,经营工作室的同时,她积极帮助村民出谋划策卖特产,参与村里的公共事务。此外,她计划定期开展彩绘活动和培训活动,坚持举办乡村美育活动,为创美丽乡村、促乡村振兴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周文波和张丽的成功,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才来到管厝乡大展宏图,与此同时,管厝乡充分发挥乡党校主阵地作用,通过廖俊波家风家教展示馆、管厝乡党校等培训基地,根据需求,管厝乡邀请浦城县农业专家对乡土人才进行“点单式”精准培训,2023年共计开展点单式培训3场次,培训110余人次。
位于南平市浦城县境东北部的管厝乡是“时代楷模”廖俊波同志的出生地和成长地,是福建稻作文化起源地之一,也是历史悠久的老区乡。近年来,管厝乡将人才培养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推动乡土人才在学中培养、在干中提升。乡党委通过对乡土人才进行一线培养一线考察,将优秀的“新农人”“新村民”“新乡贤”优先培养为入党积极分子和村级后备干部人选,近年从乡土人才中发展党员20余名,并吸引“新乡贤”9人回村任职。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主力军作用,不断推动乡村焕发新气象,为乡村人才助兴绘制出一幅当地独有的亮眼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