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综合体育官方网站区域性报纸编辑应当 与时俱进主动作为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变得更为快捷且多元化,大众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传统纸质媒体的编辑,应当与时俱进、主动作为,充分挖掘传统纸质媒体的独特优势,千方百计提升报纸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报纸编辑不能只是把自己当作“厨师”,记者和通讯员们采集回什么“菜”,就做什么“饭”,而应当借鉴新媒体编排技巧,积极探索纸质媒体版面设计新模式,努力让版面出色出彩,增强报纸的视觉冲击力。
1.图文巧用,不拘一格。纸质媒体中的图片是稿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选用记者和通讯员的图片时,要尽量选择主题突出、有信息量、有叙事性的图片。同时,还可选择一些与主题相关的网络精彩图片,丰富版面,提升视觉效果。在编排“六一”儿童节的专版时,笔者不仅配了记者拍摄的反映各校庆祝儿童节欢乐场面的照片,还插入了儿童喜欢的网络图片,生动活泼,充满童趣。
在版面整体设计时,根据文章和图片灵活调整布局,可采用不对称式编排法、环绕式编排法和破框编排法等技巧。不对称式编排法色彩比值不等、面积大小不等,增强了版面的视觉活力和表现力。环绕式编排法适合图片元素比较多的版面,尽量让环形元素在整体中显得有趣而不单调。比如,在“六五”世界环境日专版编排时,笔者首先在版面中心划了一条美丽的环形河流,河流内“飘荡”着十几张照片,有嬉戏游荡的鸭子,有绿洲,有鲜花,然后把反映当地生态建设成就的文字稿件环绕在河流周围布局。破框编排法让呆板的版面灵活多变,可以彰显个性和特色。在编排元宵节文艺活动专版时,笔者把各种照片放得“东倒西歪”,一些照片突破到文字内,打破了均衡稳定的构图形式,使版面更加灵动出彩。
2.标题设计,因文而变。标题设计过程中,根据稿件的内容和主题创意变化,让标题文字醒目易读,兼视觉美感,更具有视觉张力。
一是关键词变化。可用关键词加粗、关键词变色、关键词描边、关键词变形等方法。笔者在编排反映法制乡村建设的稿件《“民情法制箱”让民声变民生》时,把“民情法制箱”进行了加粗处理;《高温下的坚守者》,把“高温”变为火红色;《说声分手不容易》把“分手”放大并变形为裂变体。二是添加环境效果。可用添加阴影、添加底图、添加装饰线条等方法。比如,《别让“保健品”掏空老人的腰包》,笔者加了阴影,象征非法营销保健品给老人们生活带来的阴影;反映生态文明建设的专版,配了绿水青山的底图;版面编排适当“留白”,在空白处适当加一些装饰线条,以增加读者的轻松感、舒适感。
新媒体短视频制作强调“黄金三秒”原则,即必须在头三秒吸引住观众。其实我们的纸质媒体又何尝不是呢?而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住读者,就需要有个好的“入口”。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写文章不易,做标题更难。作为报纸的版面设计师和文字把关者,编辑应当主动作为,帮助记者和通讯员修改和确定最佳的题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性较强的新闻,标题当然要具有一定的严肃性,但更多的新闻,标题则可以“俏”一些,生动活泼,突出亮点。
一是标题要抓住关键信息点,在有限的字数中出彩。2019年,本报记者采写了一篇反映岭南村脱贫攻坚的稿件《养牛产业大发展,岭南村民致了富》,笔者把标题改为《岭南村养牛户日子过“牛”了》,这个标题抓住了“养牛致富”这个关键信息点,采用互文手法,运用生活化的语言,接地气半岛综合体育官方网站、冒热气。二是标题要切口小、挖掘深,避免大话空话。通讯员曾投稿反映某些街巷垃圾桶被损坏的情况,标题是《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卫生设施》,笔者把标题修改为《莫让垃圾桶变为垃圾》,这样“大题小作”,比喻形象,生动活泼,引人关注。三是标题要找反差,形成对比。玛钢铸造业是太谷区的支柱产业,发展高峰时曾有100多家玛钢企业,记者写了一篇反映玛钢行业恶性竞争、压级压价等乱象的述评,标题是《玛钢铸造业升级换代势在必行》,笔者把标题修改为《玛钢热的冷思考》,透过轰轰烈烈的热闹表象,找出背后质量降低、声誉损坏的反差,冷静分析造成乱象的原因,提出该行业升级换代的必要性。一“冷”一“热”形成对比,刊出后引起业界及社会强烈反响。
评论作为特殊的新闻文体,在报纸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社论,被誉为报刊的旗帜和灵魂,是编辑部直接发言的“重型武器”。
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有其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优势,但也有信息传输碎片化、浅层阅读、真实性难以确认的劣势。这时候,报纸自身的公信力和原创性、思想上的深入性、文字上的耐读性,就显得更具优势。
1.紧扣重大主题,及时发表社论。作为区域性报纸,没有专门的评论员,所以总编辑选用数位新闻业务熟练、有较高理论水准和政策水平的编辑承担起了这一重任,紧扣党和国家及当地党委政府出台重大决策的重要节点写作社论,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的辨析引导,牢牢把握场上的“解释权”。
2.围绕社会热点焦点,开设“今日社评”。开辟“今日社评”栏目,在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辨析引导的同时,对社会热点、关注焦点进行点评,包括对一些软性问题的讨论,在受众需要的关键时刻发出主流媒体强音,在不同观点交锋、多种思想碰撞中发挥有力的引导作用。
3.挖掘新闻中的亮点,适时配发“编后话”。新闻只能客观、平衡地报道事实,即使是引述了专业的说法,传达的依然是他人的声音。为了发出媒体自己的声音,担好党报职责使命,笔者经常主动发声,在一些受众关注的新闻后面配发“小言论”,或揭示事物本质、或辨析是非、或发表感想,发挥“编后话”新闻评论的积极作用。一要有针对性,针对读者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新闻稿件后面配发简短评论,起到放大党报声音、传播主流价值的作用;二要选好角度,在吃透原文、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选择最有新意的新闻事实作为评论的“切入点”;三要形象生动、轻松流畅,避免刻板枯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在新媒体时代大背景下,作为一名报纸编辑不仅要做好以上几点,还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可自己找选题,还可主动约稿,丰富报纸内容,使报纸更具可读性,更加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