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综合)官方APP下载·IOS/安卓/手机APP下载

咨询热线:

+86-0222-22366





第六系列

半岛综合体育最新设计案例范例

发布时间:2023/11/21    浏览次数:

  半岛综合体育最新设计案例范例开展《广告设计》案例教学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大多都是针对中等职业学校二年级以上的学生或是面临顶岗实习的学生。《广告设计》这门课程是一门较为综合的学科,它涵盖了许多平面设计方面相关的知识,如要了解三大构成、熟悉素描色彩的运用、精通计算机设计软件的操作等等,《广告设计》教学对于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已到了一个综合学习的阶段。开展《广告设计》案例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了解这个行业的实际操作过程,而了解操作过程,对于学生来说,能有一个真实的环境或者有一个模拟真实设计制作的环境也是促进学生学习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其次,经了解,现在很多学校对于《广告设计》案例教学,都是采取以本专业教师编写的广告案例校本教材来对学生进行教学。采取这样的方式无疑使《广告设计》的案例教学与社会实际的用工要求产生较大的区别,因此一定要有社会真实的案例进行教学,才会让学校建立起一条直接输送学生到企业的桥梁。根据广告设计制作的现实要求给学生安排实训课程和作业,对学生以后面对本专业的用工要求,就可以缩短了面向就业培训的时间以及减低了学生就业的压力。广告设计属于艺术与商业化的结合,它的主要特征是对图象、文字、色彩、版面、图形等广告的元素,结合广告媒体的使用特征,在计算机上通过相关设计软件来呈现广告的目的和意图,所进行平面艺术创意的一种设计活动。这种活动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接收的学生比全日制学生的年龄结构、基础知识结构要复杂,在这种需要多样性知识来支撑的专业教学过程里,更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的评价体系来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才能够使学生在专业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目前《广告设计》案例教学存在很多的局限性,在某种情况下对即将毕业的学生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在现今的广告设计教学中,迫切需要更完善的教学模式来引导本专业在教学上的进一步发展。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在教学实习、实训这方面给学生所提供的环境上还存在很多的局限性,使学生缺乏对真实环境的了解。在真实的广告行业环境中,主要有平面设计内环境和广告项目的外环境。

  现在的学校广告教学当中,即使很多学校都已经实行了校企合作很多年,但还是缺乏深度的合作,在教学上,让学生了解广告公司的工作过程以及广告设计的内部环境方面,还是非常欠缺。在校企合作的公司存在的难点是让学生实训实习的场所有限,所承担的设计项目在公司看来,学生又难以胜任,从而严重阻碍了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在广告公司方面,对广告设计师或是广告设计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广告公司原来更希望学校在实习生的输送方面给予它更大的支持,但社会上却又存在另一种现象,在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中,广告设计专业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毕业生就业,为何广告行业还存在招聘难的境地呢?大量的毕业生就业,也就意味着有大批的毕业生需要有更多的实习机会。经过调查,对于广告公司来说,客户给它的设计时间较短,而在短时间内出作品,则对于大部分广告专业刚毕业进入实习阶段的学生来说,没有真正的实践经验,难以担当起直接就面对社会出产品的重任。因此,对于广告公司来说,买进广告耗材设备并不想把资金投入到目前不能创造利润的实习生身上,造成了很大一部分学生能到企业去进行学习只是徒有虚名,并没有获得真正的实践经验与见识。现在走在一些比较前沿的校企合作模式,就是把工厂搬到学校,对于本专业,也就是把设计公司招募到学校里面来,硬件配套设施都是公司提供校企合作的资源,学校则提供场地、以及一批批即将毕业的实习生。这样既完成了学校的培训任务又满足了广告设计公司的用工需求。

  广告项目的外环境当中,对于学生来说较容易去接触和了解,但往往却在我们的教学中被忽略了。学生要想在真正的广告设计中得到发展,首先个人必须要多观察社会外部的东西,而广告设计的最终实现也是在外部环境上,生活中有很多的广告作品出现在我们身边,例如:电视上的广告、商业大夏的广告牌,候车亭的广告作品等等,这些需要学生平时去多观察,同时也需要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一些户外的环境进行参观学习。

  现在的广告设计教学,缺乏与实际生产真实性的联系,大多没有执行真实的广告设计个案或者在设计制作方面距离真实性原则相去甚远。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广告行业或是广告公司与学校的校企合作方面没有达到共赢的目的。在学校方面,学校每年都有大批平面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平时专业的设计教学直接就影响着就业的好与坏。而平时的专业技术教育如果还是采用教师自己的案例或是课本上缺乏与实际生产真实性联系的案例,已很难适应社会生产的需求,学生就很难找到工作。现在国内外比较流行的几种做法对广告设计教学都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为了能增进校企合作的商业模式就是以地方学校技能大赛为名义,实际由企业赞助,并最终为企业设计商业广告,从而达到以赛促教和提高企业知名度的目的。这样,比赛所采用的赛题就是一个或多个真实的案例,经过这次技能大赛,给学校提供了很好的真实性案例教学资源。

  从上面所讲述过的就是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说,有校工厂这样的实训实习条件,完全可以达到与社会接轨的用工要求,这样的一种模式,除了学生的实习,对近年很多中职学校开展的《广告设计》案例教学也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在实训过程中的这些真实案例,还可以通过这些驻地学校的广告公司每年每学期为教学提供最前沿、直接面对客户的一些真实性案例进行教学。

  现在还有一些学校还在寻找开展广告设计工作室或艺术工作室来进一步研究广告设计教学或艺术设计教学的新模式。

  现在很多的《广告设计》案例教学已不适应当前广告发展形势的要求,以前的案例都是趋于仅仅是为了简单的操作,但经过学生在社会上的反馈,才发现学习了真实的案例,在真正的广告设计环境中,并没有达到设计制作的要求。在现在的广告设计教学过程中,更应该采用一套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来促进该课程的进一步发展,然后根据每一个老师的教学方法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也可根据教学体系进行教学。这种教学体系还应该包括一种完整的教学分层评价系统来对学生进行准确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缺乏准确性,学生很容易就会对该课程失去积极性,从而使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严重低下。教学分层评价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知识水平或技术水平的不同,分为几个层次,开展相同实际广告设计案例进行不同完成程度的分离式多层次评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多层次评价,予以驱动的实际广告设计案例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多个的,这样就能够根据学生的自身能力来进行操作。通过这个体系,促进《广告设计》案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每一门课都有它产生的社会因素,《广告设计》课程同样也经历了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特别是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相关专业的教师在课程改革上也费煞了不少苦心。随着《广告设计》课程案例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将会进一步完善。综观整个《广告设计》课程的案例教学,还不能满足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现阶段形势的发展,现在的案例教学中,越来越强调案例的真实性与实际工作的要求相符合。虽然,当前广告行业在社会上不断飞速向前发展,但案例教学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需要发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不断地去发现、不停地去创造,让知识教育的体系更加完善,让《广告设计》的课程教学进入一个更加美好的春天。

  [1]许燕妮.行为导向课程模式适合职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期刊论文]-广西轻工业2010(11).

  [2]张乾御.论藏族传统元素对平面设计的运用启示以藏族色彩、文字、图形为例[期刊论文]-大观周刊2011(43).

  一、案例一体化教学法的概念及优缺点 1.案例一体化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商学院,实施之后,颇具绩效。案例教学法是以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它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况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今案例教学法已经在世界各个国家的教育和培训中受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 案例一体化教学法是对案例教学法的扩展,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具体案例,以大型综合案例为主线,将各个小案例为基本元素贯穿始终,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多向互动,从每一小节案例中获取制作方法,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学会应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一体化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案例一体化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显示出其明显的优势:①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主导者,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们去主动探究,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中,学生依据案例的可操作性,还原生活,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易于培养学生处理实际生活的能力;③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直观易学。案例教学法本身是以多媒体课件为依托,学生首先从视觉上感知内容,再亲自实践,直观易学。同时,教师在视察的课堂每组学生学习情况时,也比较易于了解教学的效果,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3.案例一体化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案例一体化教学法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①案例的来源较少,现存的案例软件往往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②编制教学案例耗时较多,也缺乏足够的素材;③课堂教学人员与软件编辑人员难以一体化。我们编写一个有效的案例需要有足够的技能和经验,但可能编写出来的案例不一定都能适合教学的实际需要。 二、案例一体化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案例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在案例一体化教学中,教师首先是一个设计者,一个引导者,不再以讲授知识为主,而在于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备课时,教师要抓住教学过程中每个关键知识点,设计典型案例,教师对案例的设计也不是一个单一案例,而是以综合案例再配上一些小案例。案例一体化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大致可分成案例选编、案例整合、案例讨论、案例分析四个基本环节。 1.案例选编。首先,案例的选择或编写都要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我们在选编教学案例时,方法和途径有很多,建立案例库是案例教学的基础。 2.案例整合。案例一体化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不同之处在于案例整合。案例的整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案例中有宏观的、全局的系统概貌,也有微观的深化讲解应用。最后,设计整合成的大型综合案例,必须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3.案例讨论。案例一体化教学法的基本形式是讨论。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在讨论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前,布置学生了解必要的背景信息,并提出问题,教师梳理学生疑惑,概括成几个有价值的大问题。案例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一般采取分组讨论,通过充分的交换意见,每个小组解答疑惑,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和看法,然后派代表发言。 4.案例分析。经过对案例的选编、整合、讨论三个环节后,最终形成案例的分析结论。准确指点和总结评价学生见解的独到之处和存在问题等,并及时做出补充与提高性讲授。同时,学生对整个操作过程进行自我总结,以完善一体化教学。 三、案例一体化在“动漫设计制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现在以“动漫设计制作”课程为例子来说明案例一体化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动漫设计制作”是集理论、实践、创新、美工为一体的课程,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除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以外,更注重实践使用,还要求学生在制作动画时有一定的美术功底。 首先通过总体的教学需求分析,对整体动画设计有总体架构;就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和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对软件的基本工具和功能进行讲解和分析。特别是对具体的画面设计要在多媒体教室里进行,教师可以先作一些演示和介绍,引导学生自己去动手设计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至于动画的制作,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对于这种实践性强的课程,如果只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形象的演练和实际操作,学生根本就无法掌握。案例一体化教学正好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强,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结案例一体化教学操作简单,学生易于掌握,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补充,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但对教师的个人素质要求较高,教师要具备极强的课堂调控能力,要能通过多渠道搜集事实材料、精选案例、设计案例。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调控教学活动的经验与能力,才能使案例教学法取得理想的效果。采用案例一体化进行教学,教学效果颇具成效。然而,实例教学法也有其适用范围,仅局限在操作性强的科目中使用,如果是纯理论性的课程效果就不明显了。

  第三卫生间也可称为家庭卫生间,是在公共厕所中专门设置的、为行为障碍者或行动不能自理的亲人(尤其是异性)使用的卫生间。根据原国家旅游局(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2016年12月发出《关于加快推进第三卫生间(家庭卫生间)建设的通知》主要是解决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共同外出,其中一人无法自理,上厕所不便的问题。例如女儿协助年迈的老父亲、儿子协助腿脚不便的老母亲、母亲协助男童、父亲协助女童、夫妻间有残疾人需协助等[1]。第三卫生间的视觉标志是构建第三卫生间的重要组成要素,相比于传统的男、女卫生间视觉标志,第三卫生间的视觉标志有其独特性,那就是要包含男性、女性、儿童、残障人士等图形符号。围绕以上内容,本课题组2020年1月至3月对目前第三卫生间常规标志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展开了一系列优化设计。通过具体分析这些标志设计案例,为第三卫生间的标志设计及应用提供有益借鉴。

  从第三卫生间的常规标志设计案例分析和优化标志设计案例分析出发,探讨第三卫生间的标志设计手法,丰富第三卫生间的标志设计表现形式,加强社会大众对第三卫生间的认可度、接纳度、满意度。

  (一)常规型设计案例。当前社会上普遍使用的第三卫生间标志,主要采用黑白色,以及一家三口和残疾人的组合图形。该标志设计造型比较简洁、直观(如图1)。

  (二)优化型设计案例。由于常规型第三卫生间的标志设计形式较单一、审美感较弱,所以有必要进行第三卫生间的标志优化设计探索[2]。本次进行的第三卫生间标志设计主要有人字型、Y字型、房屋型、圆圈型、字母型、稳重型、彩带型、树叶型。案例基本上都采用形象图案的设计形式。形象图案的表现形式可以不受语言的制约,通过图案就能将信息直观地传达给使用者。1.人字型。此标志以简单的蓝白色调搭配,不仅轻快明亮、方便识别,而且天蓝色更加符合儿童心理色彩的设计。标志设计简约而不简单,内容丰富饱满。人们能轻松分辨出图中包含的男性、女性、儿童和残障人士的图案。此标志中的图案设计也向人们表达了一个男女老少相结合的大家庭,传达给人们第三卫生间的设计犹如在家一般的感觉,为人们提供舒适、便捷的服务。解决各类特殊人群的如厕需求,帮助他们减少生活中如厕的烦恼与尴尬(如图2)。2.Y字型。此标志设计采用了红白二色为主的搭配,使标志的色彩碰撞给予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们在公共区域中能够快速识别,减少由于寻找带来的烦恼。标志整体的形状设计更倾向于一个温馨的小屋,屋内的轮椅形状代表着腿脚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在屋内可以感受到家的便捷、家的温馨。屋顶上的两大点和一小点分别代表着孕妇、学龄前儿童和婴儿。屋顶中间的Y字就如一双温暖的手小心翼翼地捧着婴儿呵护着他。房顶两边伸展出的屋檐,并没有像我们见到的屋檐一样向下倾斜而是向上设计,它代表着社会伸出的双臂拥护着他们,感受社会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关怀,带给他们家一样的温暖(如图3)。3.房屋型。此标志设计用白底绿图造型。绿色给人一种和谐感,彰显出安全、准确、便捷的标识形象。以绿色的整体房屋形状和多个大小完整度都不同的圆形组成,圆形单形群化的方式弥补了单形圆较为单调、空洞的外形,同时充分发挥圆形的自然形态,将多个圆自然地相扣,以大小不同的圆重复出现,形成家庭各成员和坐轮椅的行动障碍者,使标志图形既饱满又富有变化,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环环相扣的图形表现形式又赋予标志更多的内在含义,表达出对行为障碍者或行动不能自理者与家庭亲人之间团结、互助、紧密联系的情感诉求(如图4)。4.圆圈型。此标志由红黄蓝三原色构成三个手牵手的人物,围成一个圆圈,中间是坐轮椅的行动障碍者。整个标志图形简洁大方,色彩的运用极具辨识度,让人印象深刻,同时色彩的碰撞让人视线跳跃,尽显活力。其中:男性为蓝色,女性为红色,儿童为,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人士,三原色的构成体现出第三卫生间的各类使用者,黑色的行动障碍者在整个图形的中心位置,这是重点被关爱的目标对象。圆形的手牵手布局,表达出家庭生活中圆满,友爱互助,共同爱护行动障碍者的精神面貌,更加深刻体现第三卫生间的作用与意义(如图5)。5.字母型。此标志设计采用缩写的英文字母“第三”,视觉冲击力较强,图形要素统一,符号化的设计风格,十分方便人们识别。同时标志图案的白色空隙形状有粗边、有细线,整体像儿时记忆的俄罗斯方块游戏,方块与方块间的叠加融合,就像是家庭中的亲情一样,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对每一位家庭成员都关怀备至。让整个标志设计在简单中变得更有生气、更有人情味,为环境服务,与环境协调统一,形成良性的互补与互动(如图6)。6.稳重型。此标志的设计以稳重的灰白冷色调为主,简单的色彩搭配让人觉得很放松。标志是以家庭的温馨为主题设计,成员中的爸爸妈妈手拉着小朋友一起,围绕并保护着行动不便的爷爷奶奶、残障人士,一家人其乐融融。标识的设计解决了在外出中家庭群体的如厕需求,解决了家庭中特殊对象如厕不便的问题,体现了人性化关怀、社会的友爱、城市的关注,折射出社会文明的进步程度。该标识设计跨越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通俗易懂,让人们能快速找到第三卫生间,解决了如厕不便利的麻烦,让“方便”事更方便。一个标志往往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一个时代的缩影,此标志的设计体现了第三卫生间的温暖(如图7)。7.彩带型。此标志以白色为底,分布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彩带。蓝色代表男人的清爽宁静,代表孩童的温和顽皮,红色代表女人的热情贤惠,绿色代表行动障碍者的和谐安全。彩带形状的分布方式形成了一个漩涡状,把四种颜色牵引融合到一起,使标志图形饱满,产生了很好的视觉效果。流线型的丝带形象表达了对特殊群体的温柔、细心呵护,给人极强的亲和力(如图8)。8.树叶型此标志设计在视觉效果上使用了大自然中最常见的绿色树叶。绿色树叶本身就具备生命、健康、成长、舒适等寓意,具有良好的视觉效益。整个标志图形由两部分组合而成,标志图形的上方以三片树叶按大小依次排列,来表现男人、妇女、小孩,标志图形的下方为行动障碍人士。整个标志简洁明了,使人们能够快速、正确地寻找到第三卫生间所处的位置(如图9)。

  第三卫生间标志是一个具有温暖家庭、关爱老年人、关爱残疾人、关爱儿童等作用的特征记号,是人文关怀精神的象征,也是我国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体现。因为第三卫生间标志折射出的是一种家庭温暖和对弱势群体进行帮扶的抽象视觉形象。当前开展第三卫生间的视觉标识设计更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

  (一)快速识别的体现。第三卫生间标志设计的首要目的,就是指引弱势群体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标志找到属于自身空间的厕所,这一过程可以分为视觉读取、大脑识别、大脑判断、身体反应。从快速识别的角度出发,这些步骤压缩的越短,第三卫生间标志设计就越成功[3]。通过以上案例设计分析可以看到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下,人们需要直观、简洁、明快的第三卫生间标志设计造型方便大家尽快识别。

  (二)正确识别的体现。第三卫生间标志是运用于特定范围内的标志,其视觉传达的信息必须准确无误,否则会对人们造成极大的困扰。首先它要有别于传统男、女卫生间的标志,主要是为家庭中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士提供服务,同时促进家人间的感情,所以在第三卫生间标志设计中应增加这部分图案,使其区别于男、女卫生间的标志。其次它又要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能够反映出第三卫生间最直接的使用功能[4]。

  (三)趣味审美的体现。随着审美文化的不断发展,第三卫生间标志在规范化标准的基础上又加入许多有趣味创意的想法,因此更多生动、有趣、艺术化的第三卫生间标志出现在公共场所里。人们在读取标志必要信息的同时,又享受视觉上的美感[5]。这些标志也不再显得格格不入,而是富有自身的情感,与相对的厕所空间融为一体。通过以上标志设计案例分析出丰富的想象力和不俗的审美力,将更多有趣、唯美的因素添加到第三卫生间标志设计中,使识别标志的人们既可以读取必要的信息,又能在视觉感官上获得美的享受。

  (四)社会进步的体现。第三卫生间的设立就是这个时代进步的体现,开展第三卫生间的标志设计也是这个时代进步的需求。公共厕所的视觉标志已经由当年的红油漆写着“男卫生间”“女卫生间”的文字,变成了有统一规范的标志。在目前更注重文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又多了第三卫生间的标志,这有利于儿童从小就培养良好的如厕习惯,也有利于老年人有一个便利的如厕环境,更有利于残疾人有一个放心的如厕空间,这都为我国社会文明快速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五)人文关怀的体现。第三卫生间的设立是人文关怀的标尺。当前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在于拥有众多华丽的高楼大厦,而在于城市内部的公共设施是否能够给人们带来温暖。从以上第三卫生间标志设计案例分析中,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家庭温暖,以及对残疾人士的关爱气息。通过进一步优化第三卫生间标志设计,从而使得厕所标志设计更加深刻直观,也更能够打造高品质生活下多样化的如厕需求,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也体现了社会的人文关怀和正能量。

  审计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培养出具有良好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的人才。因此,“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在审计教育领域已经被广泛接受,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体验教学等方法被广泛应用,目的在于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案例素材中发现并提出问题。[1]这种教学理念要求变革审计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考前背”的状况,优化教学过程、改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与分析,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使之养成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决策能力与实践能力。[3]多数研究者认为,案例的选择是审计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关键。[4]在设计审计案例教学方案时,应当考虑培养学生查找、阅读教辅材料,并对教辅材料作出分析、判断的能力,教学方案的实施能够调动学生的求知与求学的积极性。[5]审计案例的使用时机可以是审计理论学习之前,也可以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前者主要是起到导引的作用,后者则主要是进行补充说明。案例的形式可以是视频、图片加解说,也可以是文本材料,或者几种形式的综合。

  (1)案例导入法。这种方法一般运用在理论教学之前。具体来讲,就是用一个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力,案例素材可以是文本资料,也可以是视频、影视资料,展示这些素材时,学生会产生真实的体验。如在讲授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时,给同学们观看描绘南海公司泡沫事件的视频资料,使他们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前,产生感官的认识。需要注意的是,视频案例只起到辅助说明的作用,不能因此而冲淡既定的教学内容。(2)案例说明法。这种方法通常运用在教学内容的讲授过程中,作为辅助手段,用于释义和说理,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案例可以选择真实发生过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事件,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模拟出来的虚构事件。比如,在讲授存货审计的方法时,可以用举例的方法来说明存货盘点结果的处理。(3)讨论式教学法。这种方法运用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准备,对课程的基本理论理解比较透彻,目的是通过讨论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应用能力。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以及职业判断能力。用于讨论式教学的案例可以是从“经典案例”中提炼出来的,也可以是经济社会中新近发生的。

  (1)案例导引。为引导初学者,教师可以事先选择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案例,比如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文化娱乐领域的事件或是当前社会上还存在争议的一些重大事件,也可以是和同学们的生活比较贴近的经教师改造过的事件,以此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思考。恰当的案例能够引发学生对审计课程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以问题带动他们探究与学习的热情。(2)知识导图。审计理论抽象、晦涩,审计实务需要较多的职业判断。因此,如何对案例进行职业的分析并作出判断是比较困难的。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提前列出知识清单,清单中标明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再以一定的结构图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描绘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并配以文字说明。这样做既有助于教师梳理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也能帮助学生制定自主学习的计划。(3)课前预习。审计学课程知识点繁杂,真实的审计事件又总是与一国的法律、制度、规范等密切联系,审计事件往往是经济、技术、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牵涉面非常广。因此,适当的课前预习能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明确问题所在。(4)课堂汇报与讨论。课堂上学生将通过自主学结出的结果进行汇报,汇报的内容可以是对案例背景、案情发展路线的揭示,也可以是对已有观点的汇总,还可以是自己对于案例的独特的认识和判断。汇报完以后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教师将学生汇报与讨论的情况与课前下发的清单进行对比,判断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最终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出相关的概念和原理。(5)课后讨论与总结。课堂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而审计学科的知识异常广博,因此除了课前的自主预习,课后按小组进行讨论与总结依然必要。讨论的主题可以是任课教师在听取了汇报与课堂讨论之后指定的,也可以是学生在分析与讨论中自己提出来的。对于课下讨论的情况,要求学生做好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讨论的问题、各自的观点、解决的方案、最后的结论,以及每位组员在讨论中分担的工作。

  如何控制教学过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环节,适当的评分机制是控制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6]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将一次性的期末考试变为多次平时考核,这样的评分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在课堂讨论过程中,记录下每位同学在材料准备过程中的分工,以及课上每一位同学的问答情况,作为最终的评分依据。评分环节则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即其他各组学生公开为讲解小组打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堂讨论结束以后,每组需要提交总结报告,教师对总结报告进行打分。然后将每个小组的课堂讲解与讨论得分和总结报告得分加总,再将小组分分配至组内成员,分配的依据就是每位组员在回答问题和准备工作中的表现。

  案例教学法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整个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在实施这种教学方案时,需要任课教师提前给学生布置讨论题目,并提出要求,学生按要求准备好以后在课堂上讨论,讨论过程中需要任课教师随时进行指导的纠偏,最后还需要教师进行总结和讲评。如何能在这个过程中做到既活跃课堂气氛又保证教学实效,这对任课教师的讨论式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案例教学法要求任课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胸怀,既能驾驭课堂讨论的过程,及时纠正偏差和不当,又能谦虚地聆听学生的发言,适时进行鼓励和指导,还能耐心梳理不同意见的分歧,随时接受来自学生的反驳或提问。[7]因此,切实提高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是高校师资培养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学校应当创造良好的氛围,为专业教师提供经常与其他学校教师进行交流的机会,以此来提高教师的讨论教学能力。

  审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一方面,审计与会计、税务、战略与风险管理、法律等有着紧密的联系,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审计实务操作需要教师能为学生作出生动的讲解和演示,而这种能力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此外,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还应能针对案例资料作出判断,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和指导。这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审计实践工作经验。因此,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非常必要,应当鼓励专业教师外出实践,到审计组织或审计机构参加审计实务,对教师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研究项目给予奖励等等。

  实施案例教学,一方面增加了教师备课、授课、批改作业、考试管理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大多数任课教师会产生抵触情绪。此时,就需要学校下大决心和力度健全教师教学任务的考核机制。比如,对老师付出的辛勤劳动给以课时认定,给予相应的补贴;鼓励教师以教学改革课题的形式开展案例教学研究与实践,给予经费支持;鼓励教师自行开发教学案例,并将其与职称评定相结合等。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渗透在审计教学过程中,引发了广泛的教学方式改革的尝试,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始终引导教学改革的方向。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使用,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然而,当前案例教学的现状并非完美无瑕,教师竭尽全力为学生营造一种接近真实的氛围或是创造一个复杂的决策情境,但是实践经验的缺乏还是会减弱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学生的审计判断能力也无法仅仅依靠案例教学得以提升。所以,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还应不断进行摸索与尝试,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4]黄溶冰,王丽艳.基于隐性知识流动的审计课程案例教学[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1).

  [6]郝玉贵,娄季丽,陈丽君.审计案例教学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0.12.84-86.

  作为哈佛商学院的特色教学,案例教学经过百年的完善和创新,已经成为非常成熟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往往取材于商业管理的真实事件,主要围绕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但是这些问题并没有既定的解决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作为案例教学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其主要任务并不是向学生“灌输”商务知识,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讨论,分析商务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最后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总结案例分析。因此,依托商务活动英文案例实施教学的案例教学应更加注重在语言知识技能培养中融入商务和文化知识,既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又调动学生学习商务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在商务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商务与英语语言意识培养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在教学中作为口语的语言模态和作为书面语的语言模态以及其他模态如手势、身势、图像等,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在信息传递语境中它们同时存在、同时运作。多模态运用于英语教学,则是在多媒体、多模态条件下呈现学习内容,营造出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乃至运用英语的真实语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以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从而实现内容记忆的持久性,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多模态交际能力和多元识读能力。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处于基础阶段学习的学生,对基础英语教学进行辅助的商务英语案例教学是以调动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训练和商务知识输入的有机结合,实现学生由基础阶段向高年级专业学习的顺利过渡为目的。特殊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决定了具体的教学设计的多模态性,即超越口语和书面语的语言模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手势、身势等多种模态形式融入基于具体商务事件的案例教学中,充分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营造轻松、动态、形象的商务英语学习环境。多模态商务英语案例教学主要是由案例准备、案例讲解、案例操作和案例总结四个阶段组成,借助图像、声音、手势、身势、空间等模态来配合口语和文字模态。

  美国电影《世界是平的》是一部蕴含丰富商务文化的喜剧电影。在电影中,主人公陶德所服务的公司以线上销售为主要营销模式,为了减轻电话客服人员薪资的人力支出,要将美国本土的客服人员业务整个外包到印度去,故事则讲述了为了培训印度客服人员而来到印度的陶德如何克服宗教、文化、生活习惯以及语言差异,训练客服人员在6分钟以下解决每一位客户的问题,提升他们的服务水准。整部影片中,陶德两次面临个人职业选择:影片开头时,他必须选择是否服从公司安排,远赴印度培训客服人员;影片结尾时,公司又将电话客服业务外包至中国上海,要求他继续辗转上海培训中国客服人员时,他是否会接受这样的安排。教师根据这两个两难之境设计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帮助陶德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对其英文影评进行改编,使之成为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本。这样以文本和电影形式呈现的案例更能够提高案例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系统播放剪辑过的视频后,用提问的方式检查各组学生对《世界是平的》这一案例的理解,并让学生通过讨论提出案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陶德是否接受公司的安排赴印度或中国工作。随后教师须对文本案例进行适当讲解,帮助学生解决一部分较难的语言现象等。对于案例中涉及的商务背景知识业务外包(Outsourcing),教师可制作PPT向学生讲解,亦可让学生分组查找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以PPT形式展示小组任务完成情况。在本阶段的学习中,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的口头回答、视频播放、教师展示PPT或学生展示PPT、学生的口头讨论等等模态的相互配合,使课堂避免了教师单方面的灌输,更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判断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是课上辩论,形成本组的主要观点,每组依次向全班展示本组案例问题的解决方案。课堂展示可包括:案例介绍、案例问题的尝试性解决方案以及每个尝试性方案的可行性分析、本组最终选择的方案及理由阐述。案例汇报的形式也可多样化,可直接进行口头汇报或可进行角色扮演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学生在合作活动中相互碰撞、相互激发,这也就更加凸显手势、身势和空间等模态对口语模态的配合。

  要求学生根据课堂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互动。教师可提供案例分析报告模板,对格式规范、语言以及字数等都提出统一要求,并对报告进行批改,认真反馈修改意见。对于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对案例的预习、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对案例所涉商务知识以及语言知识的灵活使用等,教师都要给学生书面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和提高,以鼓励他们进一步努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如何看待多模态商务英语案例教学,笔者于2014年在所教授的商务英语专业一年级基础英语课中穿插了3个商务英语案例教学,随后对参加课程的3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问题主要聚焦商务英语案例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产生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同学认为商务英语案例教学比纯粹的语言知识教学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有情境的商务管理案例学习能够使他们对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学习有一定的了解和准备。84%的学生认为通过展开多模态商务英语案例教学,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87%的同学认为他们的说和写等输出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90%的同学认为案例学习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和同学合作并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由此可见,商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在致力于提高学生英语技能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探索能够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实现英语语言能力训练和商务知识输入的有机结合。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适量地穿插多模态商务英语案例教学则是实现此目的的一个有效尝试。

  鉴于学生仍处于基础学习阶段,英语以及商务英语知识水平有限,案例教学的多模态设计还需要注意下列事项。首先,在案例准备阶段,案例的选择是决定商务英语课堂效果的关键。经典的商务案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对于缺乏相应商务背景知识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教师应该尽量选取作者以英语为母语的真实的商务文件或英美报纸杂志原文,如《纽约时报》(NewYorkTimes)、《经济学家》(TheEconomist)、《商业周刊》(BusinessWeek)等,也可以选用哈佛商学院的经典案例。除了纯文本的案例,为了增加案例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基于一些涉及商务主题的电影或是视频来设计案例,如上文的案例示范。同时,案例选择要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商务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的学生自身的商务知识积累非常有限,因此所选案例涉及的商务知识最好是比较浅显的,如以商务工作场合为背景的英语知识,简单的企业管理知识等。案例的语言难度也是选择的标准之一,过多的生词或过长的篇幅会给学生学习案例带来一定的压力,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可对案例的文本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对一些较难的表达或词语进行替换,或对案例的篇幅进行剪裁。但是,挑选案例、重新编辑案例对教师个人能力的要求非常高,他们不仅要有深厚的英语语言功底,商务理论基础也必须非常过硬。最后,虽然教学设计考虑到了多模态性,但是各个模态如何有机结合,尤其是教师的讲授如何能实现量的有效控制,如何借助其他模态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案例,保证课堂讨论等活动的顺利进行,是视具体的教学实践而定的,这也是对教师课堂组织能力、教学能力的考验。

  案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设计项目的讨论和分析,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基础概念和设计原理,只有对基本理论知识理解透彻才能吃透案例设计意图,从而充分展开分析与讨论,达到教学目的。此外,案例教学需要提前把设计案例和课堂讨论内容通知学生,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查阅背景资料,就案例中涉及的内容进行详细的探析,以便对问题作深入的思考,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课前教师必须明确通过案例教学学生所应达到的专业水平及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方法和标准。在一个园林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内容,如环境、功能、布局、规划设计、植物应用、表现等等,教师心中应做到有的放矢,每一教学环节要清楚通过案例教学解决的是哪一层次上的什么问题,还应根据学生学习态度明确课后应达到的具体的专业技术水平。案例的选择是园林设计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应选择自己能够熟练把握且便于学生理解的案例,内容应随理论内容由浅到深。现代新颖、图文兼备、图纸清晰,设计兼具优缺点的典型案例和特色案例都应在考虑范围之内,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鉴于案例教学是将求知和实践合二为一,因此在园林设计课堂教师应鼓励学生,循循善诱,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园林设计案例,可以将学生分组讨论,在小组内讨论设计的优缺点,达成共识后再进行组间的讨论,采用辩论形式,讨论场地现状条件、历史文化背景、功能布局、植物配置、表现技法等问题,最后由教师对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以甘肃正宁县北环路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为例,探讨案例教学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实施:

  教师应与学生回顾道路景观设计的相关内容,除了各类道路绿地具体的设计要求和注意事项外,还应使同学明白,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对城市文化品质的追求,道路不仅仅是起到城市的脉络和骨架、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的作用,人们对城市道路的理解和需求被大大丰富和扩宽。除了基本的通行功能,道路作为城市景观的视觉走廊,成为城市地方文化、品质和风貌的展示窗口,是人们了解、感受和体验城市生活的绝佳界面。

  熟悉项目区的自然条件和场地概况。首先使学生明白案例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该案例实际场地位于甘肃省正宁县庆阳市东南部,属于非常典型的黄土地貌,温带季风性气候,物产丰富,黄土地下蕴藏有大量的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地方传统文化方面,该县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除了黄土文化发源地、民歌摇篮和手工艺制作之乡的美称外,还是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是老一辈无产阶级家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红色根据地之一。所要规划建设的北环路两侧用地面积约4.2公顷(合63亩),包括路北路南两部分,路北用地为崖壁陡峭的沟壑环境,地势高低不平,形状变化多样,中间大量分布有已经废弃的窑洞,零星分布有榆树、槐树、核桃等大树,还有少量民房等建筑物;道路南侧为中学校园、医院等企事业单位。

  如前所述,道路除了具有基本的使用、通行功能,还能作为城市景观的视觉走廊,成为城市地方文化、品质和风貌的展示窗口。因此,该设计针对用地现状条件和环境特点,充分利用正宁原有地形地貌、地方物产,深入挖掘当地历史及民俗文化资源,结合中国传统造园艺术法则,借鉴现代景观设计理念,采用生态设计方法,师法自然,营造和谐融洽、生态健康、持续发展、景观丰富的城市道路休闲娱乐景观环境。自然化、生态化、景观多样化、人文化及人性化是进行该项目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在进行场地分析和了解建设方要求的基础上,以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指导案例教学。因此学生提前应熟练掌握设计原则内容,以便针对案例提出不同的意见。正宁县北环路道路绿化设计的规划指导原则为:因地制宜,就势成景;保护开发,持续发展;生态和谐,人文特色;科学布局,保障安全;地方风貌,时代形象;合理利用,降低投资。学生可以依据北环路设计背景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反复思考、揣摩,对该案例设计原则提出自己的意见。

  根据城市道路的使用、景观和文化功能,结合场地实际情况,正宁北环路将整个绿化区域规划为“一条景观轴线、一条生态绿廊、六个景观节点”的布局框架。学生可以依据道路景观设计指导思想复核该规划布局是否合理,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下选取“黄土人家”和“民俗文化广场”两个景观节点讨论“因地制宜”和“地方风貌塑造”在北环路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因地制宜是园林设计首先考虑的因素,指的是园林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场地环境特征,利用原有景观要素,在满足设计意图的前提下,工程造价较少的设计。因此在规划设计中,保留基址最西端的崖壁下的窑洞院落,对窑洞内部及院落环境进行重点的改造和装饰处理,完善窑洞内部的水、电、暖、通讯等生活设施,洞口加强装饰处理,体现典型窑洞形象;将院落处理为两级台地,做硬质铺装,靠近路边台地上布置一处辘轳井的装饰小品,突出体现乡村景象;下级台地结合原有核桃、国槐营造凸显北方黄土高原农家窑洞院落的景象。经过这样的讲述,使学生明白通过对原有环境合理的规划,既避免了大量回填土壤的工程内容,节省建设投资,又保留下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窑洞景观。具有地方风貌、塑造时代形象是每一座现代园林必备的特征。在现代景观设计理论指导下,运用新技术、新材料,以具有时代气息的景观形式表现当地历史、习俗等地域特色。正宁孕育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尤其是地方特色突出的民俗文化资源,如刺绣香包、陇东民歌等等,场地基址东部最大的用地较为平整,正好将其规划为以反映正宁乃至陇东地域民俗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广场。结合原场地形状特点,从正宁刺绣香包代表性图形中提取双鱼纹样做整个广场布局构架,广场入口区景观借鉴当地代表性建筑牌坊门的造型,结合建筑斗拱形式的四根装饰立柱分列两侧,轴线起点处的长方形种植池内布置十二生肖的造型小品,这些共同构成文化性广场入口区特有的景观环境形象。中心部位设置一尊较大型雕塑,对称布置的花架组合为人们提供休息场所,轴线尽端为以反映民俗文化活动的浮雕景墙,道路布置既完成图案纹样要求,又形成广场的环状交通需要。以上传达给学生的信息是地方风貌如何在园林规划设计得以体现,雕塑、广场、建筑小品等硬质景观是体现文化内涵的最佳形式。

  在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强调植物的配置选择应严格遵循绿地系统多样性的原则,要根据基址所处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特点,结合植物的生态学习性,使植物多样性在主干道、交通节点和各个景区得到充分体现,才能把园林植物的多样性落到实处。北环路景观设计绿化选用银杏为行道树,基址北部崖边“桃林探塬”景区密植碧桃和红叶碧桃为主的花木,基址东部山地“秋染翠岗”景区大量种植三角枫、五角枫、樱花,“黄土人家”景区利用原有核桃、国槐、榆树,“生态绿廊”景区多种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做到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形成丰富群落化景观,这都符合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

  重庆市城口县巴山镇坪上村地处川陕渝三省交界处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腹地,是一个背靠大巴山、面朝巴山湖的移民新村。这里是一个库区移民不同村落集中安置村所,村庄沿半山腰的道路呈线形分布,呈现“小聚居、大分散”布局,新村民之间的陌生感强,且公共空间缺乏,村民公共活动空间受限。设计师们在与村民交流时发现,村民普遍对淹在湖下的老家记忆深刻,这里需要乡村公共空间景观村标设计介入整体改造,重新凝聚人心。村标设计采用船型观景台,通过竖向与悬挑让空间延伸至山水之间。采用石板瓦与山石结合垛木结构回应当地传统,采用锈板作为字体与图案的底板使砖红色的标识与当地的块石相映衬,船与当地建筑材料频添了村民熟悉的构件元素,共鸣感强。村标建成后,年轻人将这里作为新的公共场所,或者说这里是连接新旧之地通往乡愁的“渡口”半岛综合体育官方网站。坪上村的乡村公共空间设计案例准确诠释了搬迁户的乡愁心结,以物质空间换取了村民对乡土文化的觉悟与重新认知。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河上镇的东山村,位于道林山下丘陵与平原的交界地带,北距杭州城区38km,是一个传统风貌遭严重侵蚀的村落,是历史上著名的造纸村,现在主要得益于杭州发达的互联网产业和快递业而成为纸箱产业村。这里以“纸”作为东山村保护与发展的破局点,将传统造纸展示、抄纸体验、纸箱艺术及其衍生出的现代纸艺课程,“装”入了一处由废弃传统民居改造成的纸博物馆,使她成为一座集造纸文化、造纸体验、纸品展示及休闲于一体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东山村的乡村公共空间设计案例以“纸”为媒,让公众聚合在“纸”下,很好地体现了当地传统产业及悠久历史与现代化内涵。

  牛背山志愿者之家缘起于成都的资深义工大雁和他的一群90后小伙伴们在牛背山的一次公益性创作,目的是让这一建筑设计更具开放性与公共性,为更多的人群服务。它坐落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蒲麦地村,这里的牛背山被誉为中国最美观云海之地。改造前,这里有一座旧时破损民居,门前是一块被当地叫做“坝子”的场地。改造后,一个和背后大山、云海相呼应的有机形态的屋顶呈现了出来。建筑空间与结构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的记忆与灵魂,整个房屋可作为读书阅览、酒吧、会议等功能平台;而加大的户外开阔场地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观景平台。项目设计融合了传统搭建方式、传统建筑材料及新式数字化的设计方法与生成逻辑,既有木构青瓦的传承,又不失流线温婉、雅境舒适的现代感。“这个起伏的屋顶与背后的大山以及远方的云海之间存在着形式上的某种关联,但我们更希望营造的是内心与情感上的联系,当驴友或者志愿者,甚至是村民们,徒步多时至此,远远可能看到村口有这么一个小小的独特而又熟悉的建筑泛着微微的暖光,就像是航船在大海航行中看到了灯塔,是给人们的一个召唤与鼓励,有着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设计师如此评价。

  当前在机械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学时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理论性、系统性而与工程实际结合不紧,教学方式单一枯燥难以实现教学互动,总体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根据“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电传动控制”“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等课程的长期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这主要与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当有关。对这些面向工程实践的专业基础课,如果采用案例教学,将能有效地减轻其教学难度,而且可能是一种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更有效的途径。

  美国的哈佛大学是案例教学的先行者,其行政管理案例教学法是[1]:就某个现实的政策问题或管理问题提供背景情况介绍,指出面临的困境或几种选择性,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给学生留下一个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练习机会。哈佛案例教学分为三类[2]:一是问题评审型,即给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去评价;二是分析决策型,即没有给出方案,需要学生讨论分析以提出决策方案;三是发展理论型,即通过案例,发现新的理论生长点,发展并不断完善理论体系。本文针对的是工程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拟将这三类方法糅合,形成新型的学练结合的案例教学方法。除哈佛大学外,关于案例教学还有著名的根舍因范例方式教学论。根舍因是联邦德国教育家,它的“范例方式教学论”是针对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百科全书式的教育”所造成的教材庞杂,学生负担过重,青少年的智力受到严重摧残,教学质量急剧下降等弊端而提出来的。根舍因认为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必须打破用完整的体系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原则[3]。其指导思想是: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在教学要求上做到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结合、作为主体的学生与作为客体的教材相结合;在教学程序上要遵循由典型事例的个别特点推出同类事物的普遍特征,再由普遍特征上升到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增强对待客观事物行动的自觉性的认识规律。

  为了培养学生进行现代机电产品设计开发的工程实践能力,着眼于现代机电产品设计开发的全过程,我们对“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电传动控制”“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等相关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更新,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以传授系统性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理论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的旧教学模式,希望逐步建立起以能力素质培养为教学目标、案例与基础知识为载体、学练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对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我们在理论学习上拟采用范例方式教学,即由例到理,由典型事例的个别特点推断出同类事物的普遍特征。在实践学习上将以往在理论课后独立进行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改为与理论课教学同步进行,以强调知识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基于上述目标与思路,我们为机械设计基础案例教学所做的预备工作及其中的重点注意事项如下。1.编写基于案例教学的文本教材、电子教材以及与课堂教学同步的课程设计指导书。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的编写中,应注意大力启发鼓励学生探索和选择新的方案,并且把教学目标内化为学生的设计任务,将欲传授的新知识转化为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使对新知的获取成为学生内在的需要。2.为教学过程准备充分的动画、视频和教具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中可随时根据需要带领学生参观机械零件和机构陈列室,让学生对机械有实质的接触和感性的认识。3.理论课备课:由于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针对的是以前几乎没有真正接触过机械的大学生,所以课程内容不应过难过繁,教师备课时应注意自己的主要工作是把基础知识讲透,令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书上的设计方案并非唯一的、也未必是最佳的方案,以鼓励学生想象别出心裁的设计方案,建立发散性思维。4.实践课备课:在同步进行的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备选答案,相机引导学生分析、评价备择答案,并积极鼓励学生推出多种新的答案;也可以提出基本概念,启发学生从基本概念入手,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机械设计基础学练结合型案例教学首先在本校学生中进行了教学试点实践,现就教学情况分析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与尚需注意之处。1.本次教学实践所用的案例是从绪论部分就开始讲述的,让学生们一开始就接触到一个完整的机器,了解到它的各部分组成和主要设计需求。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觉得跃跃欲试。2.本次教材的各章节被开篇的大案例串在了一起各章节讲述的其实只是同一机器上不同部分的设计过程。教师讲课时要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剖析清楚,让学生了解章节内容的排布顺序,其实是机器设计的顺序。配合以同步的课程设计任务,学生不但了解了设计过程中每一步该如何去做,也领会了这么做的用意何在。3.本次案例教学是从实例引出概念。教师需要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由一连串回答起来并不费力的小问题(其实也就是一个个的知识点),到最后让学生发现设计难题已经迎刃而解决。这些问题的设计很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4.本次案例教学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电传动控制》和《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这些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整合。比如齿轮这一章就将机械原理中的“齿轮机构”与机械设计中的“齿轮传动”结合到一起了。这样做让学生了解到机构设计、零件强度设计、机电控制和计算机绘图这些知识在实际应用中、在真实的机器设计中其实是结合在一起的,他们对大学所学的各门功课也就不再互相孤立起来看待了。5.在这次案例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机构设计的基础性知识(如机构运动简图和自由度)应该在开篇进行陈述。因为包括案例在内的很多内容其实都用到了这部分基础知识。由于本次实践将这些基础知识放到了后半部分,以致学生刚开始读到涉及这些知识的内容时感到一头雾水。6.在课程设计实践课上,教师应努力调动学生成为积极参与者,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听众。教师要营造一种气氛,引起争论,使大家多多发表意见。教师必须假定不存在唯一最佳解决办法,推动学生自行寻找解决方案。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进行学练结合型案例教学,以期改变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现基于教学实践情况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对于工程实践类课程,采用学练结合型的案例教学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且有利于把学习、模仿练习、借鉴和创新有机结合起来。2.学练结合型案例教学在案例的选择和教材内容的排布上都需要精心策划,更要辅以同步的实践操作。3.教师在学练结合型案例教学中必须假定不存在唯一最佳解决办法,推动学生自行寻找解决方案,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设计的意识。4.通过不断的案例教学实践,教师要逐步提高案例质量、改进授课方法,让学生真正地得到能力的提高,能够学以致用。


Copyright © 2018-2028 半岛·体育(综合)官方APP下载·IOS/安卓/手机APP下载 版权所有      黔ICP备18003557号-1
电 话:+86-0222-22366 手 机:08663022900
地 址:广东省半岛·体育(综合)官方APP下载
扫一扫关注微信